作者专栏
-
“供给侧改革”就是人口红利+土地私有化?
在“供给侧改革”的浪潮下,推动经济继续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流行主张是:放开生育政策以补充人口红利,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以推动城镇化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但这根本上不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实际上,西方社会中高比重的第三产业主要是收入分化和享乐主义盛行的恶果,这种现状不仅不是合理的,反而是社会经济衰退的征兆。
-
已成“毒瘤”的高校评教体系:言必称美国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将学生评教作为教师考核和教学保障的的重要机制,但从实践效果看,它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反,教学一线的教师大多深切感知,目前的评教体系恰恰成为了制约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毒瘤。
-
如何保持知识分子的本质?
真正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致力于促进社会进步,而不是关注个人利益,他们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同时,他们拥有崇高的学术理念,既不会盲从于任何教条,也不依附于任何流派,更不愿屈从社会势力,而是倾力于真理的追求,致力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之路的探索。
-
朱富强:经济学为何没了“历史”的交椅
历史是经济学家探究经济规律的材料来源,也是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检验的经验基础,经济学理论也在持续的历史检验和学说交锋中得以发展、成熟。
-
中国和西方,谁更更仇富?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诸多不公正的现象,这种不公正现象很大程度上是自由放任的市场运行的必然结果;究其原因,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是建立在基于力量的博弈均衡至上,而这种纯粹基于力量的市场竞争必然有利于强势者。
-
朱富强:为何要进行收入再分配—剖解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
现实市场收入就是由特定的分配规则而非劳动贡献所决定。尤其是,市场经济带来权力碎片化发展的同时又衍生出了一种放大效应,这导致了决策权的篡夺和集中,从而使得收入差距拉大更为严重。
-
朱富强:市场化和现代经济学的错乱
在当前中国经济学界,我们不再区分经济分析师和经济学家,也无法区分技术经济分析师和政策经济学家,乃至往往以前者来取代和界定后者,从而就造成了真正经济学家的消失和学术的失范。
-
朱富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术误导
在很大程度上,尽管克拉克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设立为经济学戴上了科学的光环:这不仅是经济学被推崇为“社会科学的明珠”,而且助长了经济学家的帝国主义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