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赵磊:政治经济学被颠覆了吗?
针对有关政治经济学的误读,文章讨论了三个问题: (1) “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价值总量变化”的观点,早就遭到了马克思的驳斥。马克思指出的问题,不仅当年的李嘉图“完全没有注意到”,而且今天的现代经济学也“完全没有注意到”。(2) 即便按“风险报酬”的逻辑来展开讨论,也根本动摇不了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不是剩余价值论的任务,历史判断和事实判断才是剩余价值论的使命。(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来不讳言其阶级性,这并不等于说,马克思主义不能做出客观的事实判断。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相统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相统一的最好体现。
-
“评价标准”若不改变,“掘墓人”将会越来越多
在建设各种“一流”教育的过程中,中国高校应该认真对照习近平“五四讲话”所提出的三项基础性工作,看看现行的标准究竟是与之相符,还是与之违背?联想到之前有人呼吁:必须以“国际标准”来要求中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这其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误区和导向问题,难道不值得高校有关方面认真反思和整改吗?对照习近平同志的“五四讲话”,如果我国高校依然我行我素,不思整改,那么,我国教育就只能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破坏者和掘墓人的邪路中,继续堕落下去;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就会沦为一句空话。
-
在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中,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习近平同志也特别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
赵磊:怎么知道“马克思是对的”?
“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真想知道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吗?就去认真读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着吧!
-
警惕以“歌德”为名,行歪曲阉割马克思主义之实
我们欢迎实事求是的“歌德”和“歌德派”。但是,对别有用心的“歌德派”,我们理应保持警惕。警惕什么?警惕某些人以“歌德”为名,行歪曲阉割马克思主义之实。
-
暴打叙利亚,坏事变好事!——暴露了普世价值真面目
西方国家绝不会允许出现一个和平稳定的叙利亚,美英法暴打叙利亚绝不仅仅是“丢块砖头拔腿就跑”,而是要让叙利亚的战争伤口永不愈合。可以预见,未来叙利亚局势将更加复杂多变。然而,正如毛主席说:“坏事可以变好事”。所以,这件坏事也是一件好事,好就好在:(1)它让世人看清了普世价值的真实嘴脸,看清了“国际规则”的虚伪和无耻。(2)它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既然邪恶总是要用暴力才能开路,那么正义也要靠拳头来守护。(3)写N篇文章、讲N遍道理,不如一次强权对弱国的公然欺凌更能唤醒人们。(4)人们原以为,社会总是在进步,不论国际纷争背后有什么样的利益纠葛,面上的程序正义总得讲究一下吧?不幸的是,美英法的所作所为正在把“程序正义”击得粉碎!
-
“量化”中国梦?我也有话说!
H先生要求中国经济学必须遵循“国际标准”,这“国际标准”究竟是个什么标准?我不妄议。但我很清楚,当下流行的“国际标准”绝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标准。至于致力于量化中国梦的先生们骑的“墙”,距离“国际标准”还有多少公里?我也不妄议。但我知道,“量化精神”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这“墙”与“国际标准”合二为一。可笑的是,美英法正是利用所谓的“国际标准”,肆无忌惮的把叙利亚暴打了一顿,让全世界再次见识了什么是“国际标准”,什么是“国际标准”的无耻。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方法论逻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而不是仅仅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个结论或某个观点。这就要求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核与逻辑,通过对不同历史观的比较,确认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境界,在深刻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内涵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矛盾分析”的科学性所在。为实现这一过程,就需要从认识论的困境出发,批判指责辩证法是“变戏法”的流行观点。
-
赵磊:贸易战,马克思到底说了些什么?
马克思:“总的说来,保护关税制度在现今是保守的,而自由贸易制度却起着破坏的作用。自由贸易引起过去民族的瓦解,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对立达到了顶点。总而言之,自由贸易制度加速了社会革命。先生们,也只有在这种革命意义上我才赞成自由贸易。”这是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最后一段话,也是最耐人寻味的一段话。读懂了这段话,也就读懂了马克思“到底说了些什么”。
-
贸易战来了,马克思怎么看?
如果说自由贸易的信徒弄不懂一国如何牺牲别国而致富,那么我们对此不应该感到意外,因为这些先生们同样不想懂得,在每一个国家内,一个阶级是如何牺牲另一个阶级而致富的。
-
赵磊:不消灭“原因”就想万世开太平,瞎掰!
虽然不能阻止地球板块碰撞,不能拦截强冷空气南下,不能禁止热带气旋生成,但是,人类却可以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可以消灭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至于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需要的条件如何,马克思已经说得很透彻了。不论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需要的条件有多难,至少,不会比消灭板块碰撞更难。
-
群殴周新城,想为谁招魂?
共产主义要消灭的私有制,明明是“资本家独占生产资料”的权力,却被你们歪曲成了“要消灭一切个人财产”。各色人等纷纷跳将出来围殴周新城,是真的无知,还是假装幼稚?我尤其想知道,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究竟想为谁招魂?
-
“消灭私有制”,惹恼了谁?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的时候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于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旗帜鲜明地公开宣布:“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在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竞争法则下,那些“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天天都在被资本消灭,那些“小资产阶级的、小农的财产”天天都在被资本家吞噬。请问那些口口声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人,那些口口声声“保护私有财产”的人,这难道不正是资本主义的现实吗?
-
张五常的回应不靠谱——“经济人假设”的五个误区
在我看来,“斯密问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问题。其所以如此,就在于斯密及其信徒们始终没有明白,“利己”或“利他”并不是人性的根本,而只是人性的表现形式!在这些表现形式的背后,有着比“利己”或“利他”更为本原的东西:“社会关系的总和”或者“实践”。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显然要比斯密高明得多。
-
打不死的马克思
要真正认识金融危机的根源,我们必须把握实体经济的过剩与金融部门的泡沫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要害在于:实体经济越来越依赖虚拟经济来支撑自己的运作,而虚拟经济则越来越依赖资产价格的上扬来支撑借贷的持续。结论是不言而喻的:虚拟经济的坐大和膨胀,其实正是为了解决实体经济的过剩问题。从某种意义讲,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问题背了骂名、买了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