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错的不是牲口,而是资本。
资本导致的食物安全事件回顾之一:欧洲马肉事件
一、引子
人类最早的商业活动是起源于食物交换的。我国河南有个商丘市,笔者不久前到现场登上了“商丘”——一个土山,三四千年前堆积起来的,周围非常平坦,惟有那个地方最高,城市因此而得名。商丘是中国商人、商业、商品的发源地,是华商始祖王亥的故里,商丘因此被誉为“三商”之源。起初,商族的先族东夷人在商丘一带活动,从事物物(以食物和日用品为主)交换活动,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由此衍生的文化称为“商文化”。当时中国人经商,恪守的是商业道德。追求财富是人类天经地义的,如果没有欺诈,童叟无欺,人们都很尊重商人。直到后来出现了钞票,出现了资本,一切就变了味,“无商不奸”让当代商界人士蒙羞。
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商品之间的交换是自古到今一切社会、一切民族普遍存在的经济社会现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参加交换的各方都期望从中获得报酬或利益,也就获得是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这是人类的本性,商业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行为,在其它动物中是找不到的。追求利润天经地义,但无休止地追求利润,且没有商业道德底线地追求利润就让商业变了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尖锐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只要“有50%的利润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就敢冒受绞刑的危险。”
马克思的话有没有过时呢?显然没有过时,时至今日依然是合理的,因为连一向中立的科学都可以被资本收买,没有什么事情是资本不能搞定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笔者将以食物中的造假为例,以系列论文的形式,陆续介绍一下国内外近年来发生的食品造假事件,从而提醒消费者如何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安全隐患中,保护自己和家人。开篇先介绍欧洲的“马肉风波”。
二、事件简要回顾
欧洲马肉风波也称德国马肉事件,因事件起源于欧洲几国,最终在德国事态扩大而命名。百度百科对欧洲“马肉风波”的介绍如下:2013年1月,瑞典、英国和法国部分牛肉制品中发现了马肉,德国也宣布发现疑似此类“挂牛头卖马肉”情况。事件曝光后,欧洲各国自相排查,不断发现了问题,爱尔兰、荷兰、罗马尼亚等多个欧洲国家卷入丑闻中,引发消费者反感。2013年2月13日,欧盟拟订方案,要求所有成员国对加工牛肉开展脱氧核糖核酸(DNA)抽检,以消除“马肉风波”忧虑,恢复消费者信心”。其简要过程回顾如下:
2013年1月初,英国媒体曝光,部分超市中牛肉制品混入马肉。消息自曝光后,在英国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英国政府下令对此进行彻查,并表示这一事件可能涉及犯罪行为。
同月中旬,爱尔兰发现部分超市出售的牛肉汉堡包中掺杂了马肉和其他肉类,在被检查的27种汉堡中,10种被发现含有马肉,23种含有猪肉。
2013年2月13日,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召开紧急部长会议,商讨“马肉风波”对策,与会成员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爱尔兰等受影响国家负责农业和消费者事务的主要官员。欧盟负责卫生与消费者事务的委员托尼奥·博格在会后介绍,欧盟委员会已经建议成员国增加对加工牛肉的DNA抽检。
2013年2月14日,欧洲“马肉风波”持续振荡,为使公众了解本国马肉卫生状况,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消息:在英国新近屠宰的部分马肉中发现止痛药成分,这些马肉可能已进入食物链。
此后,“挂牛头卖马肉”事件持续扩大,除汉堡外,其他牛肉类食品也被怀疑掺入马肉。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Tesco宣布,因担心更多食品可能受到马肉“污染”,决定将包括两款意大利冷冻食品——博洛纳牛肉酱面条和拉萨尼亚肉饼在内的含牛肉馅的食品下架。
2013年3月,欧盟成员国对各自国内的加工牛肉实施DNA抽检,为期3个月。抽检实施1个月后,成员国需汇总抽检结果。欧盟委员会将要求成员国同时抽检加工肉类中是否含有苯基丁氮酮(又译“保泰松”)成分。这一药物经常用于马类,有助止痛和退热,却有害人体。
三、为什么是马肉?
“风马牛不相及”,中国这句老话是说马和牛是两类不同的动物,马肉不能冒充牛肉卖。为什么高度西方文明的欧洲国家发现了如此大范围的马肉冒充牛肉卖的事件呢?资本的贪婪使然。其实,马肉冒充牛肉卖,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好多年的事,直到“东窗事发”,被媒体曝光才被公众知晓而已。牛肉和马肉的价格差距甚远,以平价牛肉末为例(大家注意这个牛肉末,也有可能存在问题,容以后有时间再详细介绍),约为3.5英镑/kg; 但掺了马肉的所谓牛肉汉堡,1英镑可以买12个,假牛肉千层面的制成品也仅3英镑/kg。利润空间可想而知。
在欧盟国家,马肉的价格只是牛肉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些供应商就以马肉充牛肉,来获得更高利润。而欧盟错综复杂的食品生产链条,又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比如英国超市的冷冻意大利千层面和牛肉汉堡,由同一家位于法国东北部的食品商提供;法国食品商从超市手中接过订单后,指派下辖的一家位于卢森堡的食品厂负责加工生产;这家食品厂随后向法国南部某肉食厂订购牛肉;法国肉食厂又把这批牛肉订单转而承包给一家塞浦路斯的分包商;塞浦路斯商家进而去找一家荷兰贸易公司进货;荷兰贸易公司到罗马尼亚的屠宰场采购牛肉。如此复杂的食物供应链,在哪一个环节都可将非牛肉制品添加进去。
后查明,马肉从罗马尼亚及塞浦路斯的供应商进入市场,原因之一是罗国刚修订法例,禁止马匹及马车在公路行走,令农场屠宰马匹获利,拉低了法国等国家出口马肉的价格。但罗马尼亚总理,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否定了这一说法,罗马尼亚从未将马肉当成牛肉出售,并不存在故意冒充和欺诈。
马肉便宜是因为马失去了做动力的资格之后,那些用来观赏、表演或者骑行的马失去了用途,老死或病死的马肉还是可以吃的。如果直接标明是马肉,可能消费者不愿意购买,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让马肉冒充牛肉,则有很大的利润。“马肉风波”之后,欧盟对食物监管不是从监管销售手法入手,也不找生产商及西欧承办商的问题,而是要求加入马肉的牛肉产品贴上正确标签,实现所谓的合法销售。马肉市场在欧洲仍有利可图,特别是欧洲经济不景气,部分民众已负担不起较昂贵的纯牛肉,默许了掺了马肉的牛马肉存在。
四、事件造成的影响
马肉事件出现后,欧洲消费者对食品表现出了极大的不信任。英国天空电视台和YouGov联合调查显示“马肉风波”使得不少消费者改变了消费习惯。在约2000调查对象中,33%受访者表示,不再购买便宜的肉类加工制品,会考虑到高档超市买价格贵一些的产品;20%的消费者购买习惯会因此发生较大改变;58%的人表示今后将不再购买肉类加工品。对于事件的责任人,49%的受访者认为肉类加工企业应该负责任,而20%的消费者认为食品生产企业也有过错。相反,他们对超市相对比较宽容,只有10%的人觉得超市该负一定责任。
在“马肉风波”中,几乎所有的供货商和生产商都在撇清责任,称自己是“受害者”,将责任推给上游或下游的企业和供应商。一级一级指责下去,罗马尼亚便成为“罪魁祸首”。而罗马尼亚恰好又有污点在先:2007年罗马尼亚颁令禁止马匹上路,这道禁令2012年得以实施。有专家推测,可能因为这道禁令,导致罗马尼亚大量马匹被送进了屠宰场,最终成了意大利千层面和汉堡的原料,上了欧洲人的餐桌。
马肉丑闻的关键人物之一有着长期违规操作的历史。2004年他的所作所为就曾因为一个电视台节目组的“卧底行动”遭到曝光。2004年,这名肉品交易商曾在3个不同场合将其产品出售给一名为第四频道某节目组工作的记者。这名记者在向他购买产品时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第四频道说,后来一名肉类检查员认为这些产品都不适于消费。由于司法原因,他们尚不能透露这名肉品交易商的姓名。
欧洲人向来以严谨而着称的,尤其德国,在这里国家中的超市中出现了“挂牛头卖马肉”的丑闻,令这些国家格外尴尬。其实,欧盟对食品标签有严格限制的,例如着名品牌吉百利在欧洲不可叫朱古力,因产品没有朱古力最重要的成分可可豆;只有按意大利官方所定的制作方法制成的香肠才可叫莎乐美,其他的疑似产品只可称为香肠。“马肉事件”中制造商以马肉充当牛肉,是对欧盟食物标签的重大挑战,令欧洲各国大为不满。
马肉在部分欧洲国家一直可以食用的,只要不冒充牛肉即可。由于马肉事件,首先在没有进食马肉的英伦三岛爆发,英媒体大事渲染,由此造成了对食品安全恐慌。人类一旦对事物失去信任代价会更大,这种不信任先是在商人与消费者之间,然后扩大到国家之间。欧洲“马肉事件”的源头是罗马尼亚的一家肉类供应商,以马肉充当牛肉出售,更令西方觉得问题的严重性,这又反映西欧国家对东欧国家不信任。自东欧几国在2004年加入欧盟后,西欧及东欧之间的矛盾日增,马肉风波加剧了这一矛盾。
资本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回顾之二:疯牛病
一向老老实实吃草的牛怎么会变疯?什么样的魔招让健康的牛变成疯牛?我们说人吃错药会变疯,那么动物呢?如果吃错了食物,吃了原本不应该吃的东西,会怎么样呢?牛原本是吃草的,但为了商业目的,为了多出肉,让牛长得更快,人们让它吃所谓的动物蛋白,包括吃同类的肉或下脚料(动物蛋白),就会得一种怪病——疯牛病。这种因反刍动物被强制饲喂动物饲料,尤其“同类相食”造成的疾病,可传染到人类身上。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在现代化养殖场里真实出现了,其典型代表就是“疯牛病”。
一、典型症状与发病原因
疯牛病的学术用语为牛脑海绵状病,英文名称为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Bovine 原意为关于牛的,迟钝的,有笨拙的意思;Spongiform为海绵状脑病的意思。牛脑海绵状病,俗称疯牛病,香港译为“疯牛症”,台湾译为“狂牛症”,日本译作“狂牛病”;中国大陆译成“疯牛病”。无论是疯还是狂、这是一种严重的、足以使牛致命的、神经退化疾病。后经科学发现,该疾病由朊病毒(prion)引起,并可通过喂食含有疾病的动物骨粉传播。
1986年11月,疯牛病首次在英国报刊上报道,然而波及的国家很多,如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瑞士、阿曼、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医学专家发现,该致命疾病病程一般为14~90天,但潜伏期可长达4~6年。疯牛病多发生在4岁左右的成年牛身上。其症状不尽相同:多数病牛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变化,行为反常;烦躁不安,对声音和触摸,尤其是对头部触摸过分敏感;步态不稳,经常乱踢以至摔倒、抽搐。这样的牛怕声音,怕触摸,很明显,得这种病的牛脑部出了问题。
然而,“疯牛病”发病初期无上述症状,后期则出现强强烈痉挛,两耳对称性活动困难,心搏缓慢(平均50次/分),呼吸频率增快,体重下降,极度消瘦,粪便坚硬,最终会死亡。解剖发现:病牛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灰质部分形成海绵状空泡;脑干灰质两侧呈对称性病变;神经纤维网有不连续的卵形和球形空洞;神经细胞肿胀成气球状;细胞质变窄,有明显的神经细胞变性及坏死现象。
然而,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体格强大的牛患那种“脑疼致死病”呢?是食物原因导致。牛是反刍动物,商人为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将牛骨粉碎,以所谓动物蛋白名义饲喂牛,而含染疫反刍动物肉骨粉的饲料就引发了疯牛病。满足以下三个要素之一,疯牛病就可能爆发或流行:①用反刍动物肉骨粉喂牛;②存在大量绵羊且有痒病流行;③或从国外进口了被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污染的动物产品。
反刍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行为。反刍动物以粗饲料为主,进食一段时间后,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有反刍消化方式的动物为反刍动物,包括骆驼、鹿、长颈鹿、羊驼、羚羊、牛、羊等,这些动物是以纯植物饲料为主的,不会去吃动物,更绝对不会吃同类。植物纤维是比较难消化的,加上反刍动物采食比较匆忙(多数草食动物边走边吃),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然后躺着或坐着将食物重新返回口中细嚼,经过再咀嚼,再次混入唾液并再吞咽进入瘤胃。除骆驼和骆马以外,反刍动物没有上门牙,而是在相应的位置上长着坚硬的齿龈,用来支撑下门牙要撕咬的东西。大多数反刍动物必须依靠四个胃的分工与合作,才能完成食物的第二次“咀嚼”,这四个胃的名字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牛羊如果被强行饲喂掺杂了动物蛋白或骨粉等饲料后,肠道内微生物群落会发生改变,上述四胃协同工作将出现紊乱,最终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痒病是绵羊所患的一种致命的慢性神经性机能病,但痒病的发生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很少感染到牛身上,直到人类开始喂养牛动物性饲料。即使如此,牛因羊儿患疯牛病,医学界至今未能找到导致痒病的根源。
疯牛病会不会传染给人呢?会的,人类感染疯牛病病毒后会引起死亡。这就是人类最担心的地方。下面还要介绍。
二、事件回顾与进展
1985年4月,医学家们在英国工厂化饲养的牛身上发现了一种新病,专家们对这一世界始发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986年,由于英国感染牛或肉骨粉出口,将怪病传给其他欧洲国家。同年,科学家将上述疾病定名为“疯牛病”,但当时对感染机理不清楚。
1996年3月20日,英国首次声明食用“疯牛肉”,可能导致一种脑衰竭的绝症。早先一直认为是对患牛遗体处理出现问题,使其混入健康牛饲料中,从而传播开来。1960年代,英国曾大量进口骨头和动物遗体,用来做肥料或者喂养家畜。英国政府的声明,立即造成欧、亚、非三洲众多国家恐慌,并全面停止英国牛肉及相关产品引进;在英国本土,660家麦当劳连锁店,也停止使用英国牛肉;欧盟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和南非等30多个国家,相继宣布禁止进口英国牛肉。疯牛病风波,严重损害了英国经济,使英国养牛业面临危机,不仅5亿多英镑的牛肉出口化为泡影,而且每年还要花费35亿英镑进口牛肉,从而扩大了英国的贸易赤字。
截止到1996年3月,英国已发生10起疯牛病症,其中8人死亡。
1997年,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普鲁辛纳(Stanley B.P Prusiner),发现了一种新型生物——朊病毒,可能是导致疯牛病的特殊病因。在此之前,科学家对朊病毒给过不同的名称,如非寻常病毒、慢病毒、传染性大脑样变等。它是一组至今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具有的很强抵抗力,传染性极强,分子量在2.7万~3万的蛋白质颗粒。这就是说,朊病毒是一类没有核酸仅有蛋白质的新型病毒。因此发现,普鲁辛纳获得1997年度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2000年10月,新一轮疯牛病危机在欧洲爆发。欧盟推出一系列措施,试图消除人们的“恐牛症”,阻止危机进一步发展,然而效果甚微。几个月过去了,危机不仅未见缓解,欧盟养牛业在危机中越陷越深,消费者对牛肉不敢问津。欧盟农业部长会议不得不宣布:疯牛病危机对欧盟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压力,已经达到“紧急状态”。
2001年1月,已有英国、爱尔兰、葡萄牙、瑞士、法国、比利时、丹麦、德国、卢森堡、荷兰、西班牙、列支敦士登、意大利、加拿大、日本15个国家发生过疯牛病。阿曼、福克兰群岛等国,也在进口牛肉中发现疯牛病病毒。
2001年2月2日,比利时农户,因担心欧盟为应付疯牛病危机减少对他们的贴补,发动大规模抗议运动。该国农民将1200辆拖拉机停在欧洲高速公路上,使通往德国、卢森堡和法国的交通一度中断。
2001年9月11日,日本发现首宗疯牛病病例,使得日本牛肉(包括以肉质柔嫩闻名的日本松阪牛肉、神户牛肉)被迫停止出口。疯牛病对日本农牧业产生了一定冲击。
2002年,科学家们发现,疯牛病易感动物为牛科动物,包括家牛、非洲林羚、大羚羊以及瞪羚、白羚、金牛羚、弯月角羚和美欧野牛等,易感性与品种、性别、遗传等因素无关。发病以4~6岁牛多见,2岁以下的病牛罕见,6岁以上牛发病率明显减少。奶牛因饲养时间比肉牛长,且肉骨粉用量大而发病率高。家猫、虎、豹、狮等猫科动物也会受到疯牛病病毒的感染。
2003年12月23日,美国证实出现首宗疯牛病病例。由于美国是世界牛肉出口大国,该国养牛业因疯牛病爆发受到沉重打击,世界多国拒绝进口美国牛肉。
2005年后,在美国包围式游说下,日、韩、台等亚洲国家及地区,陆续准许有条件开放美国牛肉进口。台湾于2005年4月首度有条件开放,但于同年7月停止,2006年1月24日又低调重新有条件开放至今。日本于2005年12月开放美国牛肉进口,但6周后(2006年1月20日)收回成命,2006年7月27日又恢复进口。
2006年11月16日,荷兰卫生与环境部发言人,指出一名男孩在两星期前,因感染新型变种克雅二氏症(vCJD)死亡,成为该国第二宗感染疯牛病死者。
2006年10月31日,韩国宣布有条件开放进口美国牛肉,因而成为目前晚有条件开放进口的国家,但韩国国目前仍有呼吁“恢复停止美国牛肉进口”的呼声。
2006年11月,北爱尔兰错误地将一头未经检疫的牛只(该牛54个月大,而当地安全销售守则规定只有30个月大或以下的牛只毋须检验)混入其他牛肉制品当中,并输往英国、意大利及西班牙,因而引起一连串风波而全面回收北爱尔兰牛肉。
2006年11月13日,日本出现第30宗疯牛病个案。他们发现北海道千岁市一头乳牛,有可能因为进食含反刍动物的肉骨粉生产的饲料而受感染。
2009年11月21日,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蛋白质在疯牛病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如能研制出针对这种蛋白质的药物,将有助于开发治疗疯牛病以及相关人类疾病的新方法。
2014年,美国科学家关于疯牛病研究报告表明,被认为是导致疯牛病的畸形蛋白质不仅存在于牛的神经和淋巴组织,也可能存在于牛的肌肉中。这就是说食用疯牛病的牛肉,人类可能被感染。
2015年2月13日,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在阿尔伯塔省一间牛肉养殖厂发现一个疯牛病病例,这是自2011年以来加拿大发现并报告的首个疯牛病例。
三、疯牛病的危害:感染人类
人类对疯牛病的恐慌并非没有道理,因为这种疾病可致人死亡。截止到1996年3月,英国已发生10起疯牛病症,其中8人死亡;2006年,荷兰报道了2例因感染疯牛病病毒造成的死亡病例。全球范围内,因食用疯牛肉或感染疯牛病病毒死亡的人至今没有确切的数字。英国医学专家宣称,人类一种新疾病,克—雅二氏病患者,据说吃了患疯牛病牛肉、牛脊髓而引起的。
克—雅二氏病,全称为克罗伊茨费尔德—雅各布氏Creutzfeldt-Jakob症,简称克-雅氏症(CJD),这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海绵状脑病,其典型临床症状为出现痴呆或神经错乱,视觉模糊,平衡障碍,肌肉收缩等。病人最终因精神错乱而死亡。据专家们统计,每年在100万人中只有一个会得CJD。至今医学界对CJD发病机理还没有定论,也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CJD病首发于某岛土着人群。该岛土着人有食用死者遗体内脏的习俗,故该病高发。这就是说,人类的同类相食,会患严重的CJD症。这是发生在人类身上的疾病,怎么会因疯牛病而感染呢?由于欧美各国纷纷用“牛肉骨粉”饲养菜牛,牛发生相同症状并导致大面积播散,克-雅氏症便以“疯牛病”为人群所知。无论是疯人病,还是疯牛并,其致病原称都是朊病毒,朊病毒是小团的蛋白质。朊病毒利用正常细胞中氨基酸排列顺序一致的蛋白进行复制,其过程尚不十分清楚。它不同于细菌和病毒,没有DNA或RNA进行复制,目前并无针对性治疗。由于其结构简单之特性,朊毒体的复制传播都较细菌、病毒更快。
英国海绵状脑病顾问委员会的一位科学家警告说:因疯牛病死亡的人数将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逐年上升,最终每年可造成成千上万人丧生。迄今为止死于此疫的人数为69人,另有7例死亡事件可能与疯牛病有关。科学家们认为,人们可通过食用感染CJD式病毒牛肉而受感染,但这一致命疾病只有在受害者死后通过对大脑检查才可能确证。
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山羊身上患的“羊瘙痒症”。其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处理破坏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羊瘙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由于这种推断不符合当时的一般认识,被视为异端邪说。直到1947年,人类发现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搔症”相似。以后又陆续发现了马鹿和鹿的慢性消瘦病(萎缩病)、猫、老鼠的海绵状脑病。在所有动物中发现的脑变变,最为震惊的当首推英国发现的疯牛病,该发现甚至引发了政治与经济的动荡,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因为疯牛病会感染人类。
疯牛病是一种严重损害牛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染上这种病的牛的脑神经会逐渐变成海绵状。随着大脑功能的退化,病牛会神经错乱,行动失控,最终死亡。误食此类病牛的肉可能导致人患上新型CJD症,使患者脑部出现海绵状空洞,并出现脑功能退化、记忆丧失和精神错乱等症状,最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四、人类感染疯牛病的可能途径
人类感染疯牛病的可能途径如下:
①食用感染了疯牛病的牛肉及其制品,特别是从脊椎剔下的肉(一般德国牛肉香肠都是用这种肉制成),会导致感染;
②某些化妆品除使用植物原料之外,也有动物原料成分,所以化妆品也有可能含有疯牛病病毒。化妆品所使用的牛羊器官或组织成分有:胎盘素、羊水、胶原蛋白、脑糖等;
③环境污染直接导致CJD,环境中超标的金属锰含量可能是“疯牛病”和“克-雅氏病”的病因。
即使如此,对于这种病毒究竟通过何种方式在牲畜中传播,又是通过何种途径传染给人类,研究者还不清楚,这就造成疯牛病预防难度加大。
五、对策在哪里?
人类制造问题,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这是人类固有的逻辑。疯牛病机理的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然而,人类要彻底解决疯牛病问题还非常遥远。困难在哪里呢?难就难在资本逐利制造了麻烦,但你很难找到他们的罪状,即没有人为死亡的病人买单,在资本话语权下,人类充当了所为食物科技进步的小白鼠。
目前对疯牛病的处理,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办法,只有防范和控制这类病毒在牲畜中传播。一旦发现有牛感染了疯牛病,只能予以宰杀并进行焚化深埋处理。但是,疯牛病病毒非常顽强,即使染上疯牛病的牛经过焚化处理,但灰烬仍然有疯牛病病毒,把灰烬倒在堆田区,病毒还可能会因此而散播。
自1985年英国发现疯牛病以后,欧盟与疯牛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然而效果却不尽人意。他们面临三大难题表现在:
第一,疯牛病排查工作量巨大,全部实施困难重重。按照欧盟的有关计划,要对所有年龄在30个月以上的牛进行疯牛病检测。疯牛病有潜伏期,一般只有年龄超过30个月的牛才能被确诊是否患了疯牛病。欧盟各国约有700万头这种两岁多的存栏牛,检测起来十分繁重。
第二,疯牛病治理的经济负担难以应付。为应付疯牛病危机,欧盟动用12亿欧元,用于收购被宰杀的牛、补贴牛农损失和检测疯牛病。但是,由于疯牛病持续蔓延,原定的预算已经无法应付不断加剧的危机。由于欧盟各国牛肉消费量锐减,出口严重受损,更由于疯牛病病例不断增加,必须销毁病牛和大量同栏饲养的牛才可能恢复消费者信心。然而,要实现这一计划,欧盟需要30亿欧元才可能应付这场危机。目前欧洲经济不景气,难以拿出解决经济负担的最后方案。
第三,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疯牛病危机爆发,欧盟和成员国面临多重社会压力。一方面,消费者的不满呼声越来越高,在一些成员国已经导致政府部长引咎辞职,迫使政府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控制疯牛病;另一方面,牛农受到市场萎缩的打击,损失惨重,他们强烈要求欧盟和成员国政府保护其利益。
其实从源头治理疯牛病道理很简单,喂养牛以原本的植物性饲料即可,但就是这样的要求在某些发达国家也很难做到。对于禁用动物骨粉作饲料的规定,欧盟委员会也难以实施,因为有些成员国并不赞成这一决定,不能保证牛农不继续使用动物骨粉,他们不愿意动资本家的奶酪。人类为避免疯牛病,只好选择不吃牛肉,但仅是权宜之计。幸运的是,中国目前没有发现疯牛病病例,但随着养殖技术的改进,让反刍动物吃动物蛋白也将会出现在了中国的养殖场上,加上开发对某些国家牛肉进口,疯牛病风险也可能氏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对疯牛病予以高度的警惕。
(图片来自网络)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7/3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