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张文木:好作家创造的是一个时代,而不是一群粉丝
伟大的作家绝不是一味揣摩和顺应读者口味的人,而是积极引导和塑造读者的人,是让读者愿意追随而不是追随读者的人。这样的作家创造的是一个时代,而不是一群“粉丝”。
-
战略学札记·人生之七:没有历史坐标的道德是苍白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目前支持食物转基因的专家们与其开许多会,写许多让百姓看不懂的论文论证转基因食物的“好处”,不如以身作则,在全国公开带头连续吃上近十年的转基因食品。如果己所不欲,而又强施于人,这样的人的观点是没有说服力的。
-
张文木:人压不垮,但可吹垮;国事亦然
青年,尤其是刚刚进城闯天下的青年成长,靠的不是受到某人的“栽培和提携”而是遭到别人的反复拒绝及由此引起的生活艰难——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大风大浪”。人压不垮,但可吹垮;国事亦然。
-
落潮之时,越游离岸越远;涨潮之际,静漂自可登陆
人生至少要干一件漂亮的事。学问也罢,经商也罢,从政也罢,艺术也罢,做工也罢,非经炼狱式的考验则不能成就;没有勇气向生理和心理极限挑战的人,绝难有非凡的事业:文人如司马迁,他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史记》,而史记则使他永恒;军人如黄继光,一个人若有了像黄继光用身体堵敌人枪眼这样一种忘我气势,那在你的人生大路上,几乎就没有什么人与你竞争了。
-
张文木丨战略学札记·人生之二:生死之地有真理
青年喜欢从事物内部读康德思想,认识到“二律背反”是世界存在样式,知道彼岸世界是可以批判的,但这时期的批判往往是无限的,因而是幼稚的。老来知道从事物外部理解康德的世界,知道事物的存在是有限的,有限性产生于事物的相互规定之中,自我约束才是人的力量源泉。消灭有限性——不管这是个人还是国家行为——的同时也消灭了自己。完成了从批判别人到批判自己的循环后,人生也就进入不惑和天命年。
-
张文木:《老子》,天下第一
战略和养生同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战略是关于国家养生的学问。曹操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的既是养生又是战略;曹操“得陇不复望蜀”的思想则是其养生观念在政治领域的应用。
-
当面临新历史性难题,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想到毛泽东
每当面临新的历史性难题,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想到毛泽东。20世纪40年代,周恩来同志曾向全党发出“学习毛泽东”的号召,他说:“毛主席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具体化在中国土壤上,生长出来成为群众的力量,所以中国革命得到如此伟大的胜利。到今天,不仅中国共产党尊敬他,凡是得到革命胜利果实的人民,一定都会逐渐心悦诚服地信服他。”事实上,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学习毛泽东”仍是摆在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要任务。新的历史任务需要更多政治成熟的领导人和国家公民。
-
张文木:做好事也要商量着做
196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接见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成员时说:文艺座谈会我讲了话,放了空炮,以后二十几年没有整个抓文艺战线,结果长期以来照样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占统治地位,尽是那一套,劳动人民只是打武场、跑龙套。现在要改一改,让劳动人民当主人,才符合我们现在的情况。
-
张文木:坏事越多,好处就要来了
1958年5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同日,毛泽东致信张闻天:“我一直不大满意你。在延安时对你曾有五个字的批评,你记得吗?进城后,我对陈云、恩来几次说过,你有严重的书生气,不大懂实际。记得好像也对你当面说过。”毛泽东的这些批评既是认识古今知识人的视角,也是今天知识人需要认真领会和自查的方面。
-
张文木: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
1956年9月,毛泽东对南斯拉夫的同志说:“关于中国的前途,就是搞社会主义。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现在已不存在障碍中国发展的力量。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符合它的人口比重的。将来这种状况会改变的,可是这已不是我这一辈的事,也不是我儿子一辈的事。将来要变成什么样子,是要看发展的。中国也可能犯错误,也可能腐化,由现在较好的阶段发展到不好的阶段,然后又由不好的阶段发展到较好的阶段。当然即便不好总不会像蒋介石时代那样黑暗,是辩证的,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样曲折地发展下去。”
-
张文木:讲真话,不如讲真理
饭要大家一块吃,学问也要大家一起做,中国的事业需要大家一起干。最贴近真理的学问肯定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历史上,大凡自称独占真理的人往往被真理所奚落。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很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
张文木:写文章不能只摆砖不拿蓝图
写文章犹如建房,不能只在读者面前摆出摞摞青砖而不拿出蓝图。不读书,好逐风,此可造势,不可成事,更要败事。推倒苏联的多是这些不知疲倦地猛追风头的人。现在有些教师总投学生个人偏好,讲一些比如精英主义的“小道理”,不给同学指出太阳的光明,却津津乐道于月光的皎洁,这样讲课是走不远的。
-
能说出新颖观点,叫才气;能证明这种观点,叫学问
能说出新颖观点,那叫才气;能证明出这种观点,那叫学问。前者是学问形成的必备条件,而后者才是学问的最终完成。年轻时做学问重在讲出真理,讲出真理需要勇气;老来做学问,则要将精力用于证明真理,证明真理需要几乎是终生的耐心。马克思从青年时发表《共产党宣言》到晚年出版《资本论》则是这个过程的完美展现。学问之难,不在于提出思想,而在于证明思想。只是提出而没有经过证明的理论,也是一种“豆腐渣”理论。没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只是思想火花;有了《资本论》,宣言中的思想火花才成为科学。
-
张文木:青年凭才气彰显学理,老来靠学问贴切事理
经验介入学问是学问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也是学者成熟的标志。学问须经世,而经世需要的主要是经验。传世之作多是经验的集结,而非猜想的大胆和逻辑的严密。毛泽东同志对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标准首先就是要在“大风大浪”中成长,这是在强调经验在学问中的重要性。古代史里中国的赵括、马谡,现代史中苏联的盖达尔等,败不在于思辨不大胆,也不在于逻辑不严谨,而在于经验极不成熟。总体而论,猜想为主导,逻辑为支撑,经验为基础,是人类思维把握那出神入化的历史运动的关键。
-
列宁:单靠农业丰收还不够,我们要有重工业(上)
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不然我国仍然是一个小农国家,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不仅在世界范围内比资本主义弱,在国内也比资本主义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一定要努力把经济基础从小农的变成大工业的。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