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教育公平,百年大计—当前如何推进教育公平?
教育资源分配高度不均衡,往往意味着贫困的代际传递,凭个人努力实现“翻盘”极为困难。正因为如此,教育的公平性受到中国老百姓越来越多的关注。希望下一代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地位的中等收入群体,时常为教育资源分配欠缺公平性感到焦虑。接受教育是公民应有的权利,实现教育资源更为公平的分配已是社会共识。从当前形势出发,中国应该如何推进教育公平?
-
当代阿Q是怎么来的?--一场争夺下一代的文化战
从社会经济地位来看,众多当代阿Q显然属于不占有生产资料的无产者,混得稍好一点也就勉强算个小资产阶级。可是这些并不占据优势社会资源的群体,偏偏站在大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对大资产阶级有利的事情,也会让他们跟着飞黄腾达起来;并且不顾自己实际的社会经济地位,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也属于所谓“上流社会”。
-
私有化导向的庸俗经济学救不了辽宁经济
在这些新兴产业中,辽宁省大有可为的应属新材料和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属于“开辟第二战场”,但是可以依托辽宁现有的冶金和化工企业提供上游原材料;辽宁今日陷入经济困境,正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以致积重难返。
-
中国的国民素质、道德水平究竟如何? ——评腾讯谣言文章
“中国国民素质让人非常堪忧,中国连续几十年排名世界160位以后或者倒数第二,而日本国民素质连续30多年排名世界第一。”这个谣言早在2007年就开始流传。《北京青年报》为此专门向联合国求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开辟谣,确认从来就没搞过类似排名。可是这个谣言文章竟然在网上持续传播了许多年,到了2015年,腾讯新闻甚至把这个老掉牙的谣言文章重新包装一遍,又堂而皇之地推送到了网站上。
-
不忘初心,从党的历史经验看宣传工作该怎么做
客观地说,现在宣传工作的问题不少。一些经历过革命战争的老干部发出了肺腑之言——千万不能重蹈国民党文宣机构的覆辙,也就是文宣机构的官僚化。不应将宣传工作视为宣传机构专属甚至垄断的工作内容,而应坚信民心可用,真正依靠群众,结合实际,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正如习总所言的“不忘初心”,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
-
“整容超级大国”意味着什么?
美容和整容已经成为韩国文化的一部分,这么说并不夸张。韩国的“整容文化”显然不是技术水平能够诠释的,韩国的“整容文化”其实正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严重压迫。这种社会形态,对女性而言是莫大的悲哀。
-
西方“福利社会”的困局对中国的启示
对于经历着迅速变革的中国来说,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除了经济增长以外,社会福利的建设也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需要指出的是,社会福利不等于“福利社会”。西方国家曾经试图营建的“福利社会”普遍面临着困局。此类前车之鉴,意味着中国注定要开辟一条与众不同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