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契约精神与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人类信任的摇篮、是人类互相合作的基础,也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归宿。人必然与互相信任的人更好地创造财富和共享财富。而信任必然只产生于共产主义的家庭、共产主义的社会、共产主义的国家和共产主义的世界。由此可以推断:以信任为基础、以契约为辅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它的最终完善,将会是人类社会的终极模式,那就是乌托邦,那就是共产主义,那就是大同世界。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www.cwzg.cn)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保留本声明】

 

话说契约精神与共产主义

 

话说契约精神与共产主义

 

【摘要】共产主义是人类信任的摇篮、是人类互相合作的基础,也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归宿。人必然与互相信任的人更好地创造财富和共享财富。而信任必然只产生于共产主义的家庭、共产主义的社会、共产主义的国家和共产主义的世界。由此可以推断:以信任为基础、以契约为辅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它的最终完善,将会是人类社会的终极模式,那就是乌托邦,那就是共产主义,那就是大同世界。

 

契约是什么?契约是一种人们用来互相约定的工具。一个工具本身能有什么精神呢?工具的精神充其量不过是要好用和耐用吧。契约本身不会有多少精神,所以它的精神必定是由契约的使用者所赋予。

契约的产生是由于信任的不足,因为信任不足,交易双方才需要立下文字证据。所以,随着契约的订立而产生的一种暗示就是不信任。契约的本质是交易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订立契约的目的,是在缺乏信任的情况下锁定己方的利益,它在根本上是保证己方的利益而不是对方的利益,因此契约精神是利己的,它追求的是利益,而不是信任。所以信任不足的契约需要用到法律、警察、军队、黑社会等暴力去维系。

契约至少一式两份,为什么呢?因为同一式样的契约,其实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版本,甲方的版本是为了保证甲方的利益,而乙方的版本则是为了保证乙方的利益,虽然两份契约的文字相同,但作用却正好相反。契约是订立者控制力的交锋和妥协。一旦契约的执行违背了契约所追求的利益,契约的修改或者废除必定会成为利益被违背一方的追求。因此,契约只是利益博弈的工具,它对强者有利。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契约精神是立场的产物,甲方的契约精神和乙方的契约精神,在取向性上是截然相反的。资产阶级的契约精神和无产阶级的契约精神也必然是大异其趣的。资产阶级所提倡的契约精神,必定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精神工具,强调的是对无产阶级的精神控制。可见契约精神也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契约精神正是无产阶级契约精神的博弈对手。

要了解所谓契约精神的内涵,关键是要判断契约精神的提倡者属于契约中的哪一方。《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和《马关条约》体现了什么样的契约精神?对于帝国主义来说,这些契约体现了征服和债权;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契约体现了屈辱和债务。新中国拒绝继承不平等条约,勾销了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人民头上的罪恶债务,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殖民、反剥削的反契约精神。孔子说:要盟也,神不听。意思是说,被要挟而订立的约定,不需要去遵守。新自由主义者所提倡的契约精神,只是一种赢者通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它并不是什么普世价值,而只是精英们设下的一个圈套,所以它同样不需要被遵守。

契约论作为西方文化的基石,从中华本土古典文化的角度来看,具有硬度不足的缺点。契约论企图在人们互信不足的条件下,通过契约加强人们之间的合作,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可是,缺乏信任的合作虽然见效快,但这种先天不足的合作却又为社会关系的混乱和崩溃种下了祸根。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信任不足的社会虽然可以通过契约加强合作,但这种契约下的合作是脆弱的。超越信任水平的合作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猜疑和怨恨。缺乏信任的婚姻会破坏家庭的幸福;缺乏信任的组织将陷于争斗;缺乏信任的市场必然酝酿经济危机。所以,比订立契约更重要的是要致力于增加信任,而契约并不能增加信任,它只会消费和透支信任。契约受制于客观条件,因而属于战术性层面;而信任则是操之在我的主观取向,故属于战略性层面。用契约精神来作为人类社会的指导性原则,无异于用战术性方法来解决战略性问题,这无疑是歪门邪道。中华本土古典文化的政治理念,是要通过人的自我觉悟,并以先觉带动后觉的方式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去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象西方文化那样避重就轻地用契约去维系人类社会。

既然契约不能产生信任,那么什么能够产生信任?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能够产生信任的就只有信任本身!换句话说,只有一个人从自己的本能、本性上觉悟出信任,才能真正产生出新增的信任。从生活经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受到较多信任暗示的人,会成为一个比较值得信任的人,同时也会更多地去信任别人;而一个受到较多不信任暗示的人,会真的成为一个难以被信任的人,同时对别人也抱有更多的不信任。另外还有一种奇特的现象:一个人受到一部分人的不信任暗示,他同这部分人的关系就会变得互不信任;但同时这个人受到另一部分人的信任暗示,那么他和这另一部分人却会成为互相信任的关系。比方说,某些在社会上不值得信任的人,在家庭中却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家庭成员。可以产生出信任的是信任的暗示,而契约、监督等理念则属于不信任的暗示,因此契约、监督可以利用而不可以依靠。信任暗示的增加,需要启发和觉悟所产生的自发性动力。

信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战略所在;契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工具,是战术所在。中华本土古典文化的理想政治结构,是一种以人的信任性互助为主的、而以非信任性竞争为辅的一阳一阴式的对称性结构,这种政治结构才最符合人性本质和客观现实。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以培养并依靠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相信任来维系的政治制度,民众之间和民众与政府之间在信任的基础上互相合作。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依赖契约维系社会合作的政治制度,民众之间、民众和政府之间在契约的基础上进合作。基于契约的合作必定会强化合作双方的不信任暗示而导致互相竞争。因为契约的签订必要依赖一定的客观条件,当客观条件变化的时候,有利的一方和不利的一方必因私有利益的排他性而陷入博弈之中,从而浪费资源和时间。以竞争为主导的合作必然导致贫富分化。而社会主义社会却可以因为双方利益的共有性而淡化了博弈,从而更好地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提高生产效率。以信任为主导的合作必然带来公平。竞争虽然可以刺激经济的进步,但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不良副作用,而信任则为人类的发展带来安全环保的推动力。

人的信任感最初来自于家庭,可以信赖的父母为子女打造了信任感的基石。每一个幸福的家庭,其家庭成员之间必定是各尽所能而又各取所需,既能互相照顾又能各得其所,他们因互相信任而配合默契。因此,每个幸福家庭所实行的制度必定是共产主义!人们每天享受着家庭共产主义的幸福,却对共产主义感到不可理解,可谓“百姓日用而不知”。从中华本土古典文化的角度来看,共产主义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的家庭化,与大同世界的理想异曲同工。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要以“齐家”的办法去“治国平天下”,令四海成为一家。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中的深意,就是要将家庭共产主义推而广之,最终成就家庭化社会、家庭化国家、家庭化世界。

可见,共产主义是人类信任的摇篮、是人类互相合作的基础,也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归宿。人必然与互相信任的人更好地创造财富和共享财富。而信任必然只产生于共产主义的家庭、共产主义的社会、共产主义的国家和共产主义的世界。

由此可以推断:以信任为基础、以契约为辅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它的最终完善,将会是人类社会的终极模式,那就是乌托邦,那就是共产主义,那就是大同世界。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theory/201605/2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