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五十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五十军抗美援朝纪实(12)

毛泽东主席曾说:志愿军抗美援朝“我们方面发生的问题,最初是能不能打,后来是能不能守,再后是能不能保证给养,最后是能不能打破细菌战。这四个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都解决了。”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奇迹,由第五十军和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于第四次战役并肩在汉江南岸开始创造的。

【察网编者按: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的前身,是1948年10月在长春起义的原国民党第六十军。就是这支起义部队,在朝鲜战场上,特别是第四次战役期间在“三八线”以南的汉江南北两岸,于“联合国军”主要进攻方向上,以极为劣势的武器装备顽强坚守五十昼夜,打出了令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吃惊的骄人战绩。高戈里先生对此有深入研究。高戈里,着名党史专家,察网专栏作者。为抢救史料,截止2013年底,他已经采访230人。今天,高戈里先生将其研究成果独家授权察网连载发布。这篇成果,是高戈里先生在其长篇纪实文学《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再版增加20万字)第九章基础上扩写而来。】

第十一章:汉江五十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

毛泽东主席曾说:志愿军抗美援朝“我们方面发生的问题,最初是能不能打,后来是能不能守,再后是能不能保证给养,最后是能不能打破细菌战。这四个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都解决了。”

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奇迹,由第五十军和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于第四次战役并肩在汉江南岸开始创造的。

汉江五十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五十军抗美援朝纪实(12)

1951年3月志愿军第50军军长曾泽生(中排右二)、军政委徐文烈(前排右)、副军长蔡正国(中排右三)、军司令部副参谋长李佐(中排右一)、军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中排左三)第150师政委李冠元(前排左)等于汉江阻击战结束后,在汉城附近的兴国寺留影

1.“五十军不能小看”

作为我军第一次大规模防御作战,其激烈程度和全新特点在我军20多年的战争历程中史无前例。这次战役,美军主力集中于西线,由美第一军于1951年1月25日在野牧里至金良场里约30公里地段首先发起,沿“京釜国道”向水原、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28日,美第九军在金良场里至骊州约38公里地段展开,向礼峰山方向实施突击。

我军恰恰相反,按照彭德怀“西顶东放”的部署,西线第一线只展开第五十军和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以少量兵力阻击敌主要进攻集团,争取时间,掩护东线我军先诱敌深入,而后集中主力实施反击。

这其中,第五十军奉命在野牧里至安庆川40公里地带展开,依托修理山、帽落山、光教山、文衡山等要点构成第一道防御地带,依托博达里、内飞山、鹰峰、国主峰等要点构成第二道防御地带,于敌主要突击方向上,扼“京釜国道”咽喉,抗敌进攻。

战役之初,相当一部分人担心这支起义部队顶不住。然而,第五十军顶住了,并且在汉江两岸坚守了50昼夜。

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洪学智在他的回忆录中评价道:

【我担任西线防御的50军和38军112师,在天寒地冻、粮弹供应困难、工程器材极缺乏的情况下,依托野战工事进行坚守,战斗进行得异常艰苦。……50军是长春起义的国民党第60军改编的。这次正好和38军这样的主力配在一起,不甘示弱,打得非常英勇。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野战军中,对第五十军这位“小老弟”,有着“万岁军”美誉的第三十八军一直特别关照,从不摆“老大哥”架子,更不歧视这支起义部队,这真诚、深厚、长久的友谊,始建于他们并肩血战美国大兵的汉江两岸。

从朝鲜回国养伤期间,有两位第三十八军的干部告诉林家保:“哎呀呀,过去我们对五十军认识不够啊!说句老实话,汉江阻击战刚开始时,我们都以为起义部队的战斗力很有限,一直担心你们顶不住。没想到你们还真能打!五十军不能小看,不能小看!”】

2.汉江五十昼夜阻击战第五十军确实打得“异常艰苦”

穿啥?浦绍林说:“我那一身,从1950年10月出国,到1951年4月回国,一天都没换过。里面的虱子用东北老百姓的话说,‘老鼻子’了。几个月下来,身上的棉衣、棉裤全‘开花’了。下了战场的部队就像一群‘叫花子’。”

部队回国一过鸭绿江,国内夹道欢迎的老百姓一看到这支英雄部队指战员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都哭了。

浦绍林说到洗澡:“到哪洗?能抓一把干净的雪把脏兮兮泥猴般的脸蛋擦一擦就不错了。这是打仗!谁有心思讲究那么多?”

时任第四五○团政委的张立勋晚年谈到,他回国在澡堂里洗澡印象最深的,不是一池脏水,而是水面漂的一层虱子。

住啥?“说天寒地冻风餐露宿一点也不夸张。”

房子呢?“全叫美军飞机炸了!美军飞机太猖狂了,见到房子,不是丢炸弹,就是丢燃烧弹,明摆着的老百姓住宅,照丢不误,半间也不留。老百姓真惨,有的是一家一家的全炸绝了户;有的炸得老人、孩子无依无靠,无家可归。”

怎么露营?每到一地,领导用红铅笔在地图上一圈:“一连在这,二连在那,……”然后,各连来到“圈地”里,就地疏开,分头去挖掩体。老兵有经验,一般都在掩体里抠个洞,铺点干草,既安全,晚上睡觉的时候又保暖。

被子?“刚入朝时轻装,没带,以后运输没跟上,拉倒了。”

毯子?“我们哪有那玩意?战场上缴获了点,够几个人盖?”

大衣?“干部每人有1件,战士每个班1件,站岗时换着穿。”

天气不冷?“冷不冷,我说一件事给你听。”孙德功回忆起他渡大同江的经历:

第三次战役初期,部队奉命进至平壤、中和地区。担任第一四九师管理科科长的孙德功负责师部设营。那天晚上8点过大同江,正下着大雪,江桥已被美机炸断,江面还没封冻,江水也不深,孙德功一行脱光衣服,刚徒涉过江,就接到报告,说后面冻死两人。孙德功只好徒涉回去处理后事。

孙德功再此过江时,刚走到江中心,江北岸又有人报告,后面又冻死了一人。没办法,只好再返回北岸。第三次徒涉过江之后,孙德功身上的热量已经散发将尽,脸色苍白,浑身上下无一点血色,冻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幸好卫生员有经验,找来6件大衣,把孙德功裹住,半个多小时后才渐渐暖和过来。

“第四四六、四四七团是后半夜过江的。他们过江时,雪停了,有一尺多厚,江面全部封冻,人员、骡马全是从冰上走过去的。前后只有几小时,你说有多冷?”

白云山防御战时,孙德功营五连二排排长李国栋坚守光教山硬是冻得站不起来了。据五连副指导员尹维传等回忆,李国栋双脚从此残废。

据军部报社记者张子琳回忆,幸亏部队一接到北上命令,军政委徐文烈就立刻赶赴武汉,与中南军区后勤部长杨至诚督促赶制了全军几万套御寒的棉衣,部队才免于更多的冻伤。

“那时侯,天真冷,人也真能吃苦。现在说起来就像神话。”

至于吃的,“一把炒面一把雪”再平常不过的了。不打仗还好,能吃上点热乎的东西。后面运上来啥吃啥。有时天天吃高粱米。有时天天啃窝窝头。有时天天嚼黄豆,吃得臭屁连天。

打仗的时候就苦了,只能“一把炒面一把雪”。白云山战斗后期,山上的雪全炸光了,吃炒面就跟吞沙子似的。由于部队长期吃炒面,吃到最后,不少人吃得体内维生素奇缺,有的连队一半以上的人员都害了夜盲症。据说,这事后来反映到中央,毛主席非常关心,周总理亲自找了几个食品专家攻关,研制了一种“肝精”,连同鸡蛋粉和辣椒送往前线后,才初步解决了问题。

汉江五十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五十军抗美援朝纪实(12)

汉江阻击战时前沿战士采集积雪解渴

亲历者们还说,在吃、穿、住上,我们和美国兵没法比。人家每个班都有1顶帐篷,每个人都有1个背囊,里面装着鸭绒睡袋。睡觉的时候,帐篷一支,四周摆上坦克,探照灯开起,几公里范围如同白昼,闭着眼睛还牛皮烘烘的!吃的,人家有给养车,天天烤面包,罐头是现成的,牛肉、蔬菜、水果罐头都有。单独执行任务的还配有酒精炉,热罐头用的。简直过的是少爷日子。

孙德功说:“白云山防御时,每次反击都要弄回来点吃的东西。有一次,还捡回来一壶酒精。连队的同志知道我贪杯,送我解馋,我叫通信员化了点雪水兑进去,当酒喝了。工业酒精?有毒?打仗还管那些?照喝不误!”

那滋味,比喝茅台、五粮液还香!那豪气,“貂裘换酒”也为之逊色!

3.汉江五十昼夜阻击战第五十军打得非常艰难

老人们都说,缺衣少食,风餐露宿,算不上什么,中国人吃苦吃惯了,难以忍受的是受欺负。

飞机,他欺负我们没有,更欺负我们连高射机枪都没有,不是一般的猖狂。飞机飞得真低呀,有时都能看见机舱里的驾驶员。俯冲下来的时候,先用机枪扫,然后头一抬,屁股对准阵地就丢下几枚炸弹,跟拉屎一样准。

飞机投掷的炸弹,小的几十公斤,大的三四百公斤。一个弹坑,小的,一米来深,两三米的直径;大的,有三五米深。炸弹掀起来的土能把掩体里的人埋住。第四四三团七连战士田文富就被“活埋”过一次。

最讨厌的是凝固汽油弹,白云山战斗的头几天,美军飞机每天都要投10多枚。那个东西爆炸时的局部火苗是黄色的,一坨一坨的火苗像仙女散花飞到半空,由黄变绿、变白,绿白色的,就像一把大伞罩在头上,和放礼花一样好看。但好看不好受。凝固汽油弹以高温火焰杀伤有生力量和烧毁装备物资,燃烧时产生1000℃的高温。爆炸时,凝固汽油溅开面积大,杀伤半径达200多米,粘附性强,燃烧时间长,对阵地威胁特别大。孙德功说,那几天,因为阵地上有猫耳洞,人没被直接烧着多少,但由于山上到处都是油松,整个阵地被凝固汽油弹烧得一片火海!

美军飞机还搞精神轰炸。那是一架双翅膀的飞机,飞得不高,也飞得不快,就在头上转悠,边转悠,边撒传单,边用高音喇叭播放录音喊话。经常是个妖里妖气的女人声音:“五十军的弟兄们,你们受骗了!曾泽生、白肇学、陇耀骗你们投共产党,他们有官当,你们吃苦受累、流血送命。你们打不赢联合国军,投降吧!自由世界这边要官有官,要钱有钱,要女人有女人。”

当时,阵地上流传着一首顺口溜:“中国撒拉密,来到朝鲜地,吃的天噶叽,受的飞机气。”在朝鲜语中,“撒拉密”是中国人的意思,“天噶叽”是辣椒。

战士们最恨的,就是飞机!天天念叨:“要是我们自己也有飞机就好了!”

对低飞的飞机,开始没人敢打,怕打不着反而暴露目标。据时任第一五○师四四九团代理政委的张春榆回忆,在汉江北岸,该团五连机枪射手刘群秀、朱景禹实在气不过,自发组织对空射击组,于3月5日用3挺轻机枪、1支步枪以交叉火力击落美P-51战斗机1架。继之,阵地上一片欢呼声!此后一周,他们用同样的武器和战法又创造了击落美P-51战斗机2架,击伤美广播机、侦察机、战斗机各1架的辉煌战绩!

汉江五十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五十军抗美援朝纪实(12)

刘群秀和战友做对空射击准备

汉江五十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五十军抗美援朝纪实(12)

被刘群秀击落的敌机残骸

老美还欺负我们火炮少。美军步兵师通常装备各种坦克149辆、装甲车35辆、各种炮959门,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含坦克炮)330余门。

志愿军第五十军有多少火炮?两年前,曾泽生率部起义时从兵团司令官郑洞国手里骗来的榴弹炮营在1949年南下鄂川山区作战时,轻装处理了。进军四川作战得到的无后坐力炮连,回师湖北后,支援华东部队解放舟山群岛去了。到抗美援朝时,全军总共只有山炮16门、美式4.2英寸化学迫击炮10门、八二迫击炮45门,反坦克火器和高射火器基本没有,和人家比起来就像“叫花子”。

第四四七团坚守白云山时,师里支援孙德功营2门山炮,十多天防御,总共只有93枚炮弹,因为怕右翼暴露,多数炮弹都用在战斗前两天支援右邻第四四三团弥勒洞附近的防御作战了。

等到白云山战斗最紧张的时候,师政委兼代师长金振钟打电话问师炮兵营长:“你还有几发炮弹?”

“三发。”

“打两发,给老子留一发。”

几乎是同一天,第一四八师代师长赵鹤亭抓起电话就吼第四四三团团长:“朱光云,你给我省着点打炮,不要像国民党打仗那样!”

气得朱光云眼泪都流出来了:我入党都一年半了,怎么还把我往国民党那里扯!

汉江五十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五十军抗美援朝纪实(12)

左起志愿军第一四八师政委陈一震和代师长赵鹤亭

时任第四五○团参谋长的刘风卓后来着书回忆,该团坚守文衡山一周后,上级配属下来4门美式4.2英寸化学迫击炮,但每门炮只有10发炮弹。

老美的坦克更欺负人。进攻时,欺负我军没有反坦克炮,就摆在距我前沿几百米处,掩护步兵冲锋,那边“咚”一声,这边“咣”一炸,没有打不准的。机枪、迫击炮对付它,就像给它挠痒痒。大白天,步兵又不能越出掩体去送炸药包,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

美军的飞机和远程火炮还封锁我军后方,让我军每前运一箱弹药、一袋粮食都要付出沉重代价。

4.汉江50昼夜阻击战第五十军打得非常英勇

坚守帽落山前沿的113.8小高地的第四四三团七连三排机枪班机枪射手田文富记得,上阵地后,班长余达洪组织全班讨论如何完成防御任务,弹药手孙文楷第一个发言:“在清川江我们都看到了,敌人撤退时将朝鲜人民军军属金玉祥大爷用刺刀捅死,小孙子也给摔死了,全家只剩一人。这帮畜生如果打到中国,我们的家人都要遭殃。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决不让敌人上来!”孙文楷后来被炸断了右腿,仍然坚持战斗,他和他的战友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七连三排最后只剩田文富一人,依然独自坚守阵地。他将伤员、烈士的武器弹药收集起来,摆在阵地的不同方向上,待敌人进攻时,一会儿跳到这头打一梭子,一会儿又滚到那头扔几枚手榴弹。战后,田文富的帽子和大衣被博物馆收藏,上面留有53个弹孔。

汉江五十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五十军抗美援朝纪实(12)

“英雄机枪手”田文富母亲在《解放军画报》上看到儿子挎机枪的照片。当年,田文富是被国民党拉壮丁用绳子捆走的,在旧军队里受尽了虐待。

特等功臣郑恩喜生前告诉儿子郑连军,他在二圣山反击战中,与战友连克几个山头,都是趁夜暗先摸到敌人的火力点下面,然后,猛投几枚手榴弹,再一鼓作气攻上去的。有一次,当他摸到敌人机枪阵地下面二三十米处时,被敌人发现,一梭子子弹贴着头皮打了过来,头皮都能感觉到子弹气浪的灼热。

如此近战夜战,怎能不让对手胆寒?

第五十军主力撤到汉江北岸后,各师均派出少量兵力过江前出,阻敌进攻,掩护主力江北布防。

据第四四七团三连指导员张殿英回忆,该连奉命在汉江浮里岛上坚守了25天,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登岛送饭的炊事班长付德高都提起手榴弹冲向敌群。

据时任第五十军司令部营职作战参谋郑竹书回忆,第四四二团一连奉命前出汉江南岸占领88.3高地后,连续几天遭受美军猛烈攻击。军主力在汉江北岸布防完毕后,一天,副军长蔡正国问:“88.3高地还在不在我们手里?”郑竹书回答:“88.3高地上的枪声还在响。”蔡正国下令:“叫他们赶快撤回北岸。”

第四四二团一连连长刘水清是郑竹书的云南同乡。该连撤回江北后,郑竹书见面就问:“88.3高地阻击战打得这么好,你是怎么指挥的?”

刘水清平静、坦然相告:“战斗打响后,我就没怎么指挥了,都是战士们各自为战打的。”

李继先是在汉江北岸接任第四四五团一营教导员的。当他根据上级指示下令撤出阵地时,突然一位战士嚎啕大哭:“不撤,不撤,就是不撤!那么多同志都牺牲了,我们回去干啥?要撤你撤,我就在这里,和敌人拼了!”

阵地上不少同志都哭了,就像久违了的泪血大控诉。李继先边哭边劝:“要相信上级,撤,是为了更多地报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汉江50昼夜阻击战第五十军打得非常惨烈

时任第一四八师副师长的戴天翔记录了一组惊天地泣鬼神震撼后人心灵的数据:在汉江50昼夜阻击战中,全军与阵地共存亡的分队有7个整连、31个整排、138个整班,都打光了!入朝时全军3.3万余人,经过一至四次战役,减员10 033人!

浦绍林连上阵地148名指战员,只撤下来28人。

林家保营加上配属分队近千人,林家保伤愈归队后清点发现,本营干部战士仅剩40来人。

孙德功营血战白云山后,仅剩88人。

田文富所在营也只剩50余人。

第一线连队打得差不多了,组织机关人员补充下去继续打。第一四八师组织科科长胡俊人负责兵员的战场补充。他说,补充下去的有师部的警卫员、炊事员、驭手,有机关的参谋、干事、助理员,还有打光了炮弹的炮兵。

没有撤退命令,就是拼光了,也决不后退一步!

在那场尸首横陈血流遍地异常残酷的阻击战中,发誓要“和美国佬拼了”的指战员为数不少,但并不是蛮干。

6.汉江50昼夜阻击战第五十军打得非常成功

李佐晚年说:“把五十军摆在美军的主要突击地段上阻敌进攻,表明彭总很会用兵。”

汉江五十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五十军抗美援朝纪实(12)

抗美援朝时期的李佐

起义前的国民党第六十军就擅长防御作战。1938年4月,卢汉率该军打日本鬼子,于台儿庄会战后期坚守禹王山20昼夜,伤亡逾半,阵地岿然不动。在国民党军队里,第六十军起义前一年的战绩被评为“甲等”。

共产党对这支部队战斗力的评价也不低。1947年5月30日中共在晋绥整理的《滇军概况》评价滇军:

【……重制式教练,缺乏政治教育,黑暗专制,绝对服从,带兵老一套,阶级服从严格,长于阵地战和山地战,士兵均经过严格的训练,军事技术训练极好,能吃苦耐劳,善爬山,能死守阵地,在严重情况下,没有命令,能死守不退,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作战团结,乡土观念重。一般说来,部队战斗力是很好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都是特好的,最大的缺点,是高级指挥员太差。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凡是从老部队调来的干部,不论是哪个野战军的,对起义官兵防御作战中娴熟的军事技术和丰富的战术经验,无不备加赞赏。也难怪,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为了扬长避短,共产党军队一直“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即使防御,也多为运动防御。

第五十军入朝作战后,特别注重构筑工事,每到一地,只要住下,再累也要把工事挖好,至少把警戒阵地上的工事挖好。老大哥部队看了都笑:有你们这么打仗的吗?岂不白费力气!

汉江50昼夜阻击战,第五十军以极少兵力分散配置的警戒阵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指战员懂得为谁而战,由于运用了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这支起义部队防御作战不再死板,突击、伏击、反击,特别是利用夜暗的小分队反击,在50昼夜阻击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团政委卢昭说:白云山防御战期间,团和一梯队各营均掌握了三分之一以上的预备队,成功实施了9次连以上规模的反击,两次(3处)阵前出击,不断补充了兄弟峰、光教山、白云山等防御支撑点的防御力量,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特别是1月27日晚上的阵前出击,打乱并制止了敌人次日的进攻部署,为整个阵地的防御赢得了整整一天的宝贵时间。

汉江五十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五十军抗美援朝纪实(12)

“白云山团”政委卢昭晚年任成都科技大学副校长

营长孙德功说:在白云山战斗中,不少阵地都是白天丢了,晚上组织兵力实施反击,夺回阵地后,迅速恢复工事,第二天,在大量杀伤敌人的基础上,相机撤出已经被敌人空、炮火力完全破坏了的阵地,夜间再组织反击。仅光教山的争夺,阵地得失达5次之多。通过反复的阵地争夺战,以空间换取时间,迟滞敌人的攻势;以时间换取空间,巩固我防御态势。

战史记载,打到最艰难的时候,第四四九团团长何尔寿亲自率领两个警卫班实施反击!

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我军在150公里正面上展开8个军,第五十军防御正面即40公里,且在美军主力的主要突击方向上。

战役开始不久,“志司”即通报了第一四八师的防御作战经验,及时向部队发出了战术指示,有力地指导了我军汉江南岸的防御战。1月31日,彭德怀通令表扬了第五十军特别是第一四八师,以及坚守帽落山的第四四三团、坚守修理山的第四四四团、坚守白云山的第四四七团。

2月4日13时30分,已血战10余日并付出重大代价的第五十军,根据“联司”首长的命令,将南泰岭、果川、军浦场一线以西14公里正面的防御阵地移交人民军第一军团。

从2月5日起,第五十军主力转移至第二道防御地带继续阻敌进攻。此时,汉江已开始解冻,粮弹补给、伤员运送因背水作战更加困难。2月7日,第五十军奉命除留少数兵力扼守汉江南岸部分要点外,主力撤至江北继续防御。

第五十军留在汉江南岸的部队自军主力撤至江北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扼守广州、二圣山等阵地,顽强防御10昼夜,大量杀伤敌人,圆满完成任务后于17日撤至江北归建。

在汉江北岸,第五十军继续英勇抗敌,又创造了第四四七团三连浮里岛25昼夜坚守战、第四五○团三营礼峰山反击战等一系列辉煌战例。

3月15日,第五十军完成汉江两岸防御任务后,奉命撤离前线,于4月中旬回国整补。从1月25日至3月15日,第五十军在汉江两岸50昼夜的防御战中,毙敌1.1万名,俘敌61名,缴获各种枪支1 800支、汽车17辆、火炮34门及其他大量军用物资,击落击伤敌机15架,击毁击伤敌坦克和装甲车40辆、汽车20多辆、牵引车10辆,沉重打击和消耗了敌有生力量,钳制了敌主要进攻集团,保证了志愿军主力的休整、集结和补充,以及后续兵团的开进,为我军准备和实施战役反击争取了时间,作出了贡献。

全军在第一次入朝作战期间,涌现出一大批英雄集体:所辖3个师9个团中,有1个师4个团受到志愿军总部的通报表彰,第四四七团经志愿军总部批准被授予“白云山团”称号,第四四三团四连、第四四四团四连、第四四五团八连、第四四七团三连、第四四八团四连、第四五○团七连分别荣获“能攻能守第四连”“修理山连”“英勇顽强连”“浮里岛连”“东鹤山连”“战斗英雄连”称号。

还涌现出一大批战斗功臣:战斗英雄王长贵(烈士)、舍身炸敌群的特等功臣王英(烈士)、舍身炸敌的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鲍清芳(烈士)、炸毁敌3辆坦克的特等功臣顾洪臣(烈士)和李光禄、反击二圣山的特等功臣郑恩喜、反击礼峰山的特等功臣李德贵、英雄驾驶员特等功臣刘静波和刘金生、修理山英雄机枪手钱树俊、帽落山英雄机枪手田文富、首创轻机枪击落敌机的刘群秀,等等。

7.汉江50昼夜阻击战第五十军打得非常荣耀

敌人在发起“闪击作战”之初曾扬言:“3天之内,联合国军坚决收复汉城。”

着名作家魏巍亲临前线采访,写下了着名通讯《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其中对美国人所吹的“牛皮”是这样驳斥的:

【敌人离汉城最近处不过十五公里,离汉江还要近些。美国侵略者的指挥官们早就可以从望远镜里看见汉城了,如果开动吉普车,可以用不到二十分钟。可是他们不是用了二十分钟,他们是用了九个多师的兵力,用了二十天的时间,用了一万一千多名暴徒的血,把这些银色山岭上的冰雪涂成了红的,可是他们从望远镜里所看到的汉城,并不比二十天以前近多少。】

3月20日,《志愿军报》发表社论:《向防御战的英雄部队致敬》。3月23日至4月3日,《人民日报》在朝鲜通讯专栏,以大版面连续报道了6篇关于第五十军和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的“汉江南岸战斗纪实”。5月19日又追记1篇。

着名诗人凌又风和着名音乐家郑律成深入部队后,为代号“梁山部”的第五十军谱写了一首《汉江小唱》:

一唱汉江江水长,梁山部天下把名扬,

汉江五十天防御打得响,国内国外都夸奖;

二唱汉江江水深,江岸阵地如山稳,

……

着名作家刘白羽和着名音乐家郑律成深入第四四七团,在该团尚未撤出汉江阻击战前线之时,为英勇善战的指战员们谱写了一首《歌唱白云山》:

高高的白云山,矗立在朝鲜汉江南。

麦克阿瑟要从这儿进犯,我们的英雄叫他停止在山前。

炮弹炸翻了土地,我们说不准你侵犯!

大火烧红了山岩,我们说不准你进前!

英雄昂立在山巅,英雄的鲜血光辉灿烂。

中朝弟兄齐歌唱,世界人民记心间。

汉江的流水滔滔,永远流呀流不尽。

万恶的美帝国主义胆战又心寒。

白云山,白云山,高高的白云山,

让我们高唱着你的英名冲向前!

汉江五十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五十军抗美援朝纪实(12)

刘白羽词、郑律成曲:《歌唱白云山》

第五十军指战员唱着歌,热血沸腾,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可惜,《汉江小唱》后来徐文烈政委不让唱了——我们是新部队,要夹着尾巴做人。在安东授予第四四七团称号时,奖旗上的“白云山英雄团”,也临时改为“白云山团”。

8.感动统帅

第五十军在汉江南北两岸50昼夜阻击战,感动了志愿军统帅和党的领袖们。

曾泽生在国民党军队时,最怕部队被蒋介石编掉。汉江阻击战后,蜗居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及其喉舌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纷纷鼓噪:曾泽生的变节部队被蓄意牺牲掉了!

高度评价第五十军战绩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告诉曾泽生军长:“有我彭德怀在,五十军不但不会编散,而且优先换新装备!”

彭德怀一言九鼎!

汉江五十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五十军抗美援朝纪实(12)

金日成、彭德怀接见志愿军第一届归国代表后排右起第二人为第50军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高巢

曾任志愿军第一四九师和一四八师后勤部副部长的尹俊山记得,军参谋长舒行回国参加志愿军后勤工作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在会议上一次又一次反复表扬第五十军,使得舒行都不好意思了:在座的还有那么多的老部队,不能老表扬我们啊!

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当年毛泽东在中南海曾说到第五十军:“没想到一支起义部队抗美援朝打得这么好!”毛泽东在两次接见曾泽生军长时,也给予第五十军以很高的评价。1952年12月,毛泽东就朝鲜西海岸防御部署指示志愿军“要有四个有经验的军,划定防区,坚决阻敌登陆”后,第五十军和第三十八军再次奉命并肩布防。

 

1964年,当叶剑英元帅准备前往第五十军视察“大比武”时,朱德委员长特意叮嘱:“五十军是起义部队的一面旗帜,一定要把这支部队建设好!”

【高戈里,察网专栏作家】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history/201611/3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