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韧性的原因:一个比较的观点
造就中国经济韧性的首要因素,是有一个超越个人利益的主张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的存在。造就中国经济韧性的第二因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勤劳节俭,吃苦耐劳,团结互助。造就中国经济韧性的第三个原因,“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严格地说,是六七亿中国农民有可保障其温饱的土地,这背后的制度性原因是农村耕地的集体所有制抑制了农村耕地的快速兼并)。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法律并非法律学者所主张得那么重要
美国法律经济学运动中的两位巨匠,罗纳德·科斯和圭多·卡拉布雷西都认为国家是产权的唯一渊源。在《无需法律的秩序》这本书中,我的核心观点则是,法律并非如两位前辈以及其他许多学人所主张得那么重要。许多学人夸大了法律制度的影响。特别当利害关系很小,且互动各方预期着相互间的关系会持续下去时,人们事实上不大可能依靠法律制度来提供规则以及规则的执行。
破除“西式民主崇拜”
一些人用西方民主理论否定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用西方民主模式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其实质就是要用所谓普世的西式民主取代社会主义民主,进而推动中国实现“颜色革命”,在这些人那里,只有西式民主才叫民主,其他类型的民主都不叫民主,并提出了“民主终结论”、“民主至上论”和“民主万能论”等混淆视听的民主理论。
不做改变,中国的金融危机会一波接一波
这次股灾我不知道会发展成怎样?也许会被ZF扑杀在萌芽阶段,但处理不好,也许最终会演变成1997年形式的亚洲金融危机。我是经过那次危机的人,知道那种经济低迷,社会动荡,百姓失业的恐惧。人们眼中只有对未来的迷茫,就像现在股市中的人们!
《犹在镜中》:批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翻案和扭曲中国革命的观点
韩丁已经写过好几本关于土改、农业集体化和中国农村变迁的书(如《翻身》、《深翻》、《分山》等),为什么他在晚年仍要奋力写这么一本看似自我重复的书?
美国智库靠“金主”生存 观点受党派影响
一国智库并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能对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出自公心(而非私心)的研究,并进而提出建设性的主张和建议。至于它们能否进入政策流程,成为可行的实际政策,要看政府和智库之间能否良性互动,与体制有关,也与掌权者能否倾听和从善如流有关。美国有这么多智库,却仍然犯下发动伊拉克战争这样的战略性错误,很值得人们深思。
对当前几种错误观点的评析
今天,不能只看到孔学中的精华,不看其糟粕;不能把孔学提到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的高度;不能因从孔学中吸取精华就把孔学抬到比马克思主义地位还高、甚至替代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