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胡新民:抗美援朝与中国自信
无论是梁漱溟、巴金、公木和刘炽这样的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的中国民众,凡是经历过共和国那段艰难困苦而又激情燃烧岁月的人们,他们对中国道路仍然充满了信心。而在铸成这个信心的过程中,抗美援朝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十分重大的。
-
胡新民:关于新中国前三十年历史的若干补遗——新中国辉煌三十年
关于前三十年,大家经常讲到的几件大事是:反右、大跃进和文革。这些年来,媒体出现的相关内容,大都是一些给人民带来无尽苦难的“故事”。因此,回顾一些这些年来逐渐淡忘的另外一些史料,对于开拓视野,更加全面客观公平地看待前三十年的历史,应该是有参考价值的。
-
胡新民:蒋介石从未放弃与日本媾和的想法--淞沪会战的再回顾与再思考
今天我们回顾淞沪战役,如果把它放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去与思考,应该可以发现,淞沪战役在客观上产生的战略作用是非常重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历史性的。
-
国军抗战的丑陋面--讲抗战史,学者更要注意实事求是
毫无疑问,中国抗战胜利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奋斗的结果。但是,掌握了全国资源的国民党政权在正面战场的表现,的确大大有负国人的期望。而且正面战场越战越弱,敌后战场越战越强也是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
-
胡新民:从三大法宝看中共抗战
延安整风对人民军队的深远影响,可以在中国近代史上记下重重的一笔。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支绝对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保证了我们国家60多年的安宁。
-
察古知今
-
观风察俗
-
胡新民:抗战时的延安何以会万众瞩目?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尽管正面战场战斗惨烈,但节节败退,特别是溃退,严重挫伤了国人的信心。当时的共产党武装只有5万人,其战绩却不乏亮点。例如1937年11月出版的《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就刊载了关于山西八路军“屡次告捷”的消息。因此,不少人开始到延安去寻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