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之壁——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世今生”

从建国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出于保护本国产业以及获得财政收入的需要,总的趋势是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了实际上的世界霸主,为了对抗苏联,需要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联盟,渐渐放下了贸易保护主义,尽管时不时也挥舞几下关税的大棒。贸易保护主义者喜欢以国为界,他们总是主张在自己的内部实行自由贸易,但这种好处绝对不能给到外人。特朗普是不是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我自己的观点是不清楚。我们真的很难知道,特朗普的观点中,到底哪些是谈判伎俩,哪些又是真实流露。

【原编者按: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财经专栏作家、书评人崔传刚认为:若是把时间拉长,去考察一下美国在贸易上的历史,就会发现特朗普不过是从一百年前穿越而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对美国经济史的认识有了显着的飞跃。这部分归功于经济史学科本身的发展;部分归功于社会史、劳工史和政治史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剑桥美国经济史》既全面讨论了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和进展情况,同时又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和经济变迁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我们不妨跟随崔传刚老师的视角,从“关税”和贸易保护主义出发,读一读《剑桥美国经济史》。】

关税之壁——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世今生”

在今日之世界中,对全球各国挥舞关税大棒的特朗普,的确像是一头闯进瓷器店的公牛。但若是我们愿意把时间拉长,去考察一下美国在贸易上的历史,我们也许会觉得,特朗普并没有太多的不可思议之处:他不过是个从一百年前穿越而来的时间旅行者。

关税的历史要比美国的历史长几千年。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哪个经济学家或者历史学家敢确切的告诉我们,关税到底是从哪个时代开始的。在中国,我们根据《史记》或者其他典籍,认定税起于夏朝的贡奉,但关税或许只有在商业兴起的战国春秋时代才开始兴盛起来(西周也有关市税之记载,所以可以认为西周时中国便有了关税吧)。在欧洲,古代埃及以及中亚,关于关税的历史也一样模糊不清。

关税之壁——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世今生”

但毫无疑问,关税源于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商业的兴盛。只要有利可图,商人就愿意将商品从一处运往另外一处。二则是国家的兴起。因为有了国家才有了边界,有了国家才有财政需求,而这时候,对来往的商贾收取一笔通行费,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在接下来的两千年中,各国的关税体系,因循着贸易的发展情况以及各自政体的变革,出现了很多的变化。但不管怎么说,对于国家财政而言,关税的意义一直非常重大,因为在很多时候这是一笔稳固的“横财”——只要有相关的贸易,开关设卡就一定不会吃亏。

有很多说法可以佐证这一点。例如在中国,某个王曾经将某处设卡收税这样一项美差赏赐给自己的一个爱臣。我们后来有个词叫敲竹杠,其实说的就是关税讹诈;而在外国,有时候海关和海盗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关税之壁——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世今生”

当然,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现代的海关和关税制度,多数还是源于近现代的欧洲。而我们中国,虽然曾经有过繁荣的对外贸易时刻,但到了最近的几百年(尤其是从明朝开始),我们却走上了闭关锁国之路。直到19世纪被欧美列强撬开大门,我们才明白过来什么叫关税。

但与此同时,在太平洋的另一边,一个年轻的国家却开始熟稔的制度化运用关税,并将其作为保护自国产业发展的一件神器。

关税之壁——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世今生”

实际上,在当时的欧洲,尤其是在英国,自由贸易的风气已经开始战胜重商主义,关税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欢迎。但美国不同。虽然在宣言中鼓吹人生而平等,但作为一个百废待兴的崭新国度,新的美利坚政府尚且没有门户大开的自信。

关税之壁——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世今生”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

于是,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建议下,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通过提高关税,为外来商品的进入设置屏障,由此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发展,尤其是那些尚不成熟的产业。除此之外,政府还会从关税中拿出部分资金,补贴国内的相关产业。

1789年华盛顿批准了关税法案。在这些建国者的头脑中,贸易保护被提升到了国家安全的角度。他们相信没有经济独立就没有政治独立。

按照某些经济学家的说法,在1945年之前,美国一直就是个贸易保护主义者。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此前整个的一百多年中,美国一直严格限制外部商品的自由流入,但从整体而言,说美国天生不是自由贸易爱好者的说法并无不妥。

美国内部当然也会对此有争论和利益冲突,南北方对高关税的态度差异将此表现的淋漓尽致。南方的农业种植主害怕高关税会导致其他国家的报复,因此影响自己产出品的出口价格,所以一直反对高关税。但北方州却希望靠高关税获取财政收入,保护本国工业。当时的林肯总统,就是高关税的典型支持者。

后来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了,北方战胜了南方,高关税的意识形态也因此得以延续,并且持续作为美国财政的支柱。

关税之壁——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世今生”

一战之前,美国国内的反高关税力量一度把共和党赶下执政台,开始了短暂的降税时期。但利益永远是最重要的驱动力。在20世纪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连南方的农民也开始反对自由贸易,主张对外国商品征收重税。一战后的和平所带来供给过剩和价格下跌,让农民群体损失惨重,为了保护农业,美国与1930年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将3000多种商品加入了高关税的名单。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高关税和1929-1933年的大萧条有直接关系。但这一法案的确导致了外国贸易伙伴的报复,美国的出口额在大萧条期间一落千丈(这也许并非只是高关税的原因),全世界的贸易总额也出现了下滑。那些将高关税列为大萧条罪魁祸首的说法是有点耸人听闻,但是否对此有推波助澜,则是仁者见仁的问题。

关税之壁——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世今生”

美国真正成为一个自由贸易者,或许要从1945年算起。二战结束了,美国成为了再无争议的世界霸主,而面对苏联的挑战,美国人需要从政治到经济上和一批国家建立同盟。贸易保护主义不能交朋友,美国必须改弦更张。美国再一次大规模动用关税武器,要等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同盟国之中,日本的崛起多少让这个国家有点不开心,因此时不时掏出传统的大棒来挥舞几下,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但总体形势从来没有让美国重新变成贸易保护主义者,相反,自80年代之后,随着冷战结束,美国在全世界变得更无对手。

自由贸易一直是一位叫做理想主义的美女,虽然我们有时候会离她很近,但终究无法完全触及。亚当·斯密号称是自由贸易的思想鼻祖,然而即便是他所在的大英帝国,也只有在强盛的19世纪时敢如此行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欧美商业的崛起,英国也不得不通过抬高关税来防止他国廉价商品的涌入。

特朗普生于1946年,且一直是个生意人,按理说他理应知道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但可惜的是,在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生意一直围绕着纽约和美国展开,几次海外合作既不是很重要,也不算顺畅。而且他搞的是房地产。

贸易保护主义者喜欢以国为界,他们总是主张在自己的内部实行自由贸易,但这种好处绝对不能给到外人。特朗普是不是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我自己的观点是不清楚。我们真的很难知道,特朗普的观点中,到底哪些是谈判伎俩,哪些又是真实流露。

既然自由贸易只是理想主义,那么,当一个国家已经无法承担这种代价时,它也只能选择放弃。反过来,如果一国放弃了对自由贸易的追求,也许正说明它在丧失某种底气甚至实力。简而言之,自由贸易或许只是胜利者的游戏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