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对峙为何如此纠结?

实际上,中印交火,最难控制的是范围、规模和持续时间。即便只考虑常规陆地战争,一旦全面战争爆发,作为与中国一样的人口超级大国,印度至少可以动员2000多万士兵——战争持续的时间和烈度都将是毁灭性的。这对中国的后勤能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问:为啥印度官方这段时间高谈和平口号,不紧不慢,中国反而紧张,以动武威胁?

答:很简单,印度占了中国领土,国内政治上居于顺风,而动听的和平口号只是为了争取国际同情,君不见印度政府私下里却不断调集兵力向边境集结?前者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赢得舆论战争,后者则是为了强化小规模冲突中的优势,实质上居于优势,表现形式如何已经不重要了——正所谓“文攻武斗”样样不落。都是莫迪政府的政治手腕而已,别当真。

与之相反,中方的领土被印度侵占,压力当然更大,动武威胁有可能是为了逼迫对方退兵,也有可能是为小规模冲突做舆论准备。

中印边境对峙为何如此纠结?

问:尼赫鲁威望那么高,尚且在中印战争中一败涂地,莫迪与之相比如何?

答:莫迪与尼赫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政客。了解印度历史的人就能够理解这一点。

平心而论, 尼赫鲁仅仅是一个简单自负的婆罗门,他从未经历过阴谋和血腥的历练,恰逢其会地在关键时刻呆在关键的位置上。尼赫鲁在印巴分治前狂热吹捧独立,可是一旦出现宗教大屠杀,就仓皇失措祈求英国人不要抛弃印度;他在1962年中印战争前盲目自信,断定中国不敢开战,前线印度军队仅以极度贫乏的武器补给面对中国蓄谋已久之攻势,瞬间一溃千里,尼赫鲁本人也深受打击,竟一病不起。

而莫迪这个人实际上是一条狡猾的狼。他背叛过自己的恩师,制造过大规模杀戮,并以铁血手段恢复破碎的秩序。在政治生活中,他像鞭策猎犬一样轻松地驾驭印度大众,并以此扫荡盘根错节的世家对手,同时还能进行重商经济改革,使得治下的动荡之土变成印度的广东。

所以,不能轻易将尼赫鲁与莫迪进行对比,而且我相信这两位印度总理都会把对方视为印度的耻辱。

中印边境对峙为何如此纠结?

问:中印间会爆发冲突吗?

答:我认为不会,因为对决策者来说,战争的风险远大于不战争的风险。双方必须寻求妥协的共识,我相信双方正在进行谈判,但目前应该分歧很大。我们提出的方案与印度试图达成的目标,可能存在较大差距。

问:您认为中印边境对峙对于中国的外交启示是什么?

答:继续强国强军是必须的,我再说点更有现实意义的东西。

1、我们应该真正了解印度越界的外交动机,尽量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出现。

2、我们应该防止此次事件成为美印日三国协调对华外交的助推器,避免美日印三国同盟的正式出现。

印度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他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大国的安全利益和特殊国家利益正遭受中国的侵蚀,南亚的地缘格局正在被中国改变,且朝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理解印度的动机,就需要认识到:

一方面,印度历来将印度洋和南亚各国视为关乎自己生死的核心势力范围。印度前国防部长贾斯万特就说过,“失去对印度洋的控制是印度近代亡国的重要分水岭”;另外,历史上印度北方的游牧民族多次顺着北部山区侵略印度,古尔人、帖木儿、巴布尔、纳迪尔、艾哈迈德等冒险家由此征服印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南亚的某些铁路和港口项目,就会被印度视为改变安全格局、极具现实意义的安全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此次激进事件是很难避免的——印度的激进举措实际上类似于俄国不允许任何大国进入伊斯坦布尔、英国为比利时作战、中国关注朝鲜(朝鲜战争)。

另一方面,印度的安全环境其实并不怎么样。她与中国、巴基斯坦都打过仗,时时刻刻都在担心中巴特别是中国在南亚的扩张,所以很难正常理解中国的商业活动——比如认为“中巴铁路可以用来运兵,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威胁印度的海洋安全”,由此采取对抗政策,以遏制中国。

因此,个人认为,此次事件恰恰针对的就是中国在南亚影响的扩大,反对一dai一lu。

关于第二点,我认为,此次事件显示出,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扩大,周边国家对中国意图产生误判的可能性正在增高。中国应警惕周边大国因恐惧而实现某种联合。

问:从双方军力来看,一旦开战,意思是一旦打起来,您认为谁会赢?

答:我不是军事专家,不清楚武器的使用情况,另外,双方军事信息都是机密,我也不了解。

不过,我认为,现代战争本质上是民族战争,战争的胜负并不取决于双方和平时期的武器储备,而在于两个民族的战争潜力,从这个角度看,比较纸面上的武器储备多少反而意义不大。

实际上,中印交火,最难控制的是范围、规模和持续时间。即便只考虑常规陆地战争,一旦全面战争爆发,作为与中国一样的人口超级大国,印度至少可以动员2000多万士兵——战争持续的时间和烈度都将是毁灭性的。这对中国的后勤能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因此,如果这场战争有赢家的话,肯定不会是参战国。

问:现在网上有很多主张对印开战的“一月速胜论”,您怎么看?

答:你要知道,对面是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不是波兰和丹麦。

自1914年总体战出现以来,我见过很多忽视现实的“速胜论”,他们国家的结局如何,阁下想必也很清楚。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中印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