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联动,围堵中国”的态势成型,怎么破?

最近,中国周边再次热闹起来,半岛核问题和萨德这对“老冤家”先不提。日本明目张胆的派出云号到我南海耀武扬威、台湾省又大张旗鼓的购买美国军火、越南也不甘寂寞,妄图趁乱在万安滩海域闯入我南海九段线钻探、西南方向的印度阿三公然越界干扰我军修路,最后,作为总导演的美国人亲自出马,又派军舰闯入我西沙中建岛12海里领海线!

最近,中国周边再次热闹起来,半岛核问题和萨德这对“老冤家”先不提。日本明目张胆的派出云号到我南海耀武扬威、台湾省又大张旗鼓的购买美国军火、越南也不甘寂寞,妄图趁乱在万安滩海域闯入我南海九段线钻探、西南方向的印度阿三公然越界干扰我军修路,最后,作为总导演的美国人亲自出马,又派军舰闯入我西沙中建岛12海里领海线!

怎么样?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吧?

“东西联动,围堵中国”的态势成型,怎么破?

这其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涉及我国长期以来,与周边各方关于领土主权的根本性矛盾,而且似乎有集中爆发的苗头,难道周边国家和台湾省,都商量好了要一起动作吗?笔者认为,他们确实很可能是商量好了,一起来“整事情”!

最近几年,中国的国力和军力建设大踏步的前进,和中国大陆有潜在矛盾和冲突的周边国家,还有我国的台湾省,其实都感受到了这种大国强势崛起的压力,他们也都非常清楚,若再不和中国大陆闹一闹,再过十年,怕连闹的机会都没有了!

而美国人更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势崛起,把他最终排挤出亚洲和西太,因此以美国为总导演和总后台,东西联动,全面围堵中国大陆的战略态势,正在逐步成型!

这个围堵计划的战略核心,就是在中国的东、南、西三面联动,希望扰乱我方的战略视线,打乱中国的复兴步伐,让我方收尾不能相顾,最终希望我方内部出现系统性的问题和犯下战略性的错误,然后各方可以一拥而上,从中国身上捞取各自幻想中的巨大利益!

面对当前这种纷纭复杂的战略乱局,我方该如何打破这种被动局面呢?

笔者认为:世界近代史上,同样有一个崛起的强国,曾经面临当代中国一样的外部战略环境,而最终通过战争,成功破局,一举成为世界超强!这就是“德意志统一战争”!我们先看看这段历史的简略叙述,再总结其成功的经验。

十九世纪初期,经过拿破仑战争的洗礼,分裂动乱了几百年的德意志地区,民族意识逐步觉醒,普鲁士逐步成为德意志诸公国中政治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力量。但是,德意志西面的法国,东面的俄罗斯,南方的奥地利这些欧洲老牌强国,是绝不希望他们的身边,再出现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德意志,因此竭尽所能的阻挠和打压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和强大进程。

“东西联动,围堵中国”的态势成型,怎么破?

面对这种极其复杂的局面,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只有通过铁血的战争才能完成,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很快,机会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首个机会来自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

1863年11月15日,克里斯蒂安九世成为丹麦国王,兼任石勒苏益格(Schleswig)和荷尔斯泰因(Holstein)两公国的公爵。丹麦国王签署十一月宪法,宣布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

德意志邦联(注意看,是邦联而不是联邦,同样是两个字,但意义完全不同,邦联不是国家,联邦才是统一国家)视此为违反了1852年的《伦敦议定书》中所强调的:丹麦不得合并此两处独立公国的规定。此外,两公国的人口也大多不属于丹麦人:荷尔斯泰因的大部分人口为德裔并在日常生活中说德语;而石勒苏益格的人口则更加复杂。德意志邦联曾作过多次外交努力以促使丹麦废弃十一月宪法,但均告失败。

1864年2月1日,普鲁士与奥地利联军越境进入石勒苏益格,与丹麦交战。起初,丹麦试图倚仗在维京时代修筑起的地面防御工事,但事后证明这些工事毫无作用。丹麦完全抵抗不了普奥联军,同时又指望不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典和丹麦同属维京人后裔)的任何支援。普丹战争最终以普奥联军的胜利而告终,于1864年10月30日签署《维也纳和约》,将石勒苏益格交由普鲁士管辖,由奥地利管辖荷尔斯泰因。

“东西联动,围堵中国”的态势成型,怎么破?

普奥战争

1866年,在新统一的意大利的策应下,俾斯麦制造外交局势,声称夹在石勒苏益格与普鲁士之间的荷尔斯泰因理应归属普鲁士,激怒奥地利先行向普鲁士宣战。1866年4月,普鲁士派代表前往佛罗伦萨,与意大利达成密约——双方将相互策应,协同攻打奥地利。

意普奥三方都在筹备接下来的武装冲突。5月1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授予毛奇全权指挥军队,第二天施行全国总动员。德意志邦联议会中,中等面积的邦国反对出兵参与冲突,普鲁士只争取到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国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还有国外的意大利的支持。

最终,奥地利反遭到孤立——虽然不少德意志邦国最初偏向奥地利,但在面对普军时,它们却都采取守势,没能对普军作多少有效抵抗。实际援助奥地利的只有萨克森。法国曾对奥地利承诺会适时给予某种形式的帮助,但实际上,法国的帮助不仅太晚,且力度也非常有限。使局势对奥地利更为不利的。加上南部边境意大利的进犯,奥地利不得不抽调兵力赶往威内托至亚得里亚海,与意大利爆发第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在普鲁士方面,通过克尼格雷茨战役,普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俾斯麦除了要考虑法国的干扰,更要想方设法阻止来自东方的,更强大的俄国,介入冲突,去支援奥地利,因此能否速战速决,取得胜利后迅速停战,就显得非常关键。普鲁士通过战争,相继吞并了汉诺威、黑森-卡塞尔市、拿骚公国和法兰克福。普鲁士将势力范围组建北德意志邦联,并将奥地利及其盟邦排除在外。

普法战争

截至1870年,经过对欧洲事务的巧妙操纵之后,俾斯麦制造出了对法国十分不利的局面,普法战争最终爆发。法兰西帝国皇帝耻辱般地被俘,法军全军覆灭,消息传到了巴黎,一片混乱;反对拿破仑三世的势力趁机推翻了政府,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最高司令部希望巴黎主动请求和谈,不料新成立的共和国政府拒绝投降。普军随即对巴黎实施包围并持续炮击城内。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诸邦王室和高级军事将领聚集在凡尔赛宫镜厅,拥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皇帝。一个世界级的新强国——德意志帝国终于诞生。

回顾“德意志统一战争”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俾斯麦能够在外部强国的干扰中,取得完全胜利的关键:

1,建立强大的本国工业和军工体系,生产和装备先进的武器系统,这是战争胜利的根本性前提。

十九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工业发展极快,工业总产值很快超过了传统的老牌强国法国,而且德意志地区的总人口也超过了法国,这是德国统一和打败法国的前提条件。在普鲁士和丹麦的战争,以及两年后的普奥战争中,普鲁士全军配备了史上首款旋转后拉式手动枪机的步枪。这款步枪,使得普鲁士士兵可以在卧倒匍匐时射击和填装子弹,而且一次就能填装五发,与普军相比,丹麦和奥地利士兵使用的依然是老式火枪,填装子弹时人必须站立起来,竖直枪管后子弹由枪口塞入,且只能填一发打一枪。两者一比较,丹麦和奥地利士兵只能是普鲁士士兵的靶子。军事技术的代差,提前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我国要打破周边的军事挑衅,必须首先有强大的工业基础,特别是有先进的军事装备!目前中国的工业产能早就是世界第一,工业产值超过了美日之和;我国世界先进水平的军事装备正在呈现井喷的状态,但是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部署和训练。

2,上兵伐谋,谋定而后动!德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关键靠俾斯麦强大的意志力和超人的谋略水平,认识到必须通过铁血的战争,速战速决,排除一切干扰,统一意志坚定不移。这一点是特别值得后人学习!

最高层若不能有效的运用实力,有再强大的国力和军力也等于零!有实力还必须敢于运用实力,该出手时就出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动用武力速战速决,是德意志统一战争三战三捷的核心因素。

“东西联动,围堵中国”的态势成型,怎么破?

大清的李鸿章和俾斯麦基本是同时代的人,而且两者居然还有“同框合影”!李鸿章曾经访问欧洲,被部分西方记者吹捧为“中国的俾斯麦”;俾斯麦首相闻听此言,只说了一句:我可不想被称为“德意志的李鸿章”!

3,俾斯麦的伐交战,也是世界级经典之作。对丹麦的一次战争,俾斯麦成功拉拢奥地利一起参战;但战后该翻脸就翻脸,俾斯麦又成功拉拢意大利对奥地利宣战。到了对法作战,奥地利又一次被俾斯麦拉拢成了战友。俾斯麦速战速决,让想干涉的、最强的俄罗斯帝国都无从下口,战略手腕之高明,堪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东西联动,围堵中国”的态势成型,怎么破?

在新中国的对外作战史上,1962年的对印速战速决,同样是教科书式的经典——毛主席抓住了美苏忙于处理“古巴导弹危机”的空隙,狠狠的给了印度人一次没齿难忘的教训,等古巴导弹危机收场,我方也宣布停战收兵。

我们要打破周边的局面,同样需要系统的外交战略——破局以前,先拉住传统的友好国家,再用外交战分化、瓦解敌人的反华同盟——各方反华势力,看似一个鼻孔出气,实则是各怀鬼胎、各有各自的小算盘;各方的实力又不一样,而且还都想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搭便车,分一杯羹。而幕后的总后台,美国人也不敢在中国周边和我军硬碰硬,一遇到中国来硬的,就先闪人!因此打破这种反华联盟,其难度并不大于俾斯麦当年面对的局面,就看我方现在有没有同样高明的外交手段。

俾斯麦胜利,还在于避免四面同时出击,而是分化瓦解,个个击破。决心要打哪一个,就照死狠狠的揍!揍的越狠,动作越快,外部的干涉反倒越无力。曾经围观的大多数“骑墙派”,在普鲁士砍瓜切菜一般的彻底胜利后,都很快改换门庭,离开法国,转投德意志。

抓住时机、迅速而彻底的解决台湾问题,仍然是解决周边一切矛盾的关键,台海一通,一通百通。

“东西联动,围堵中国”的态势成型,怎么破?

俾斯麦的战略遗产,还包括统一战争胜利后,压制德意志的军国主义思想和行动,防止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产生的全民族的自大和军事狂热,超出国力,同时挑战当时世界最强的英国和俄国。让德意志陷入东西两线作战。

但是,俾斯麦逝世后,年轻的德国皇帝立即抛弃了这份宝贵的遗产,最终让德意志走上了军国主义,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失败而告终。

我们现在大力强军,同样是为了光复领土,统一祖国,而不是要走世界帝国的道路。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南海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