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说今天美国总统候选人首场电视辩论
今天这个大新闻,国际君是不能不管。
希拉里和特朗普,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的两位候选人,终于在今天上午9点(北京时间)正面对撕……不是……交锋。
这一场辩论据说吸引了1200多家媒体关注,阵仗不可谓不大,各路报道和解读也很纷乱,该如何评说今天这场辩论呢?
在辩论开始前,美国媒体放出了一个基调:
美国历史上候选人满意度最低的一次。
希拉里大标签是“精明的撒谎者”,特朗普大标签则是“大嘴巴的土豪”。
辩论前的民意调查显示,犹豫不决的选民比例前所未有地高达20%。
想想怎么着这俩人都得有一个是总统,也是心疼美国人民。
好,进正题,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过程。
今天他们对着撕的话题,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选民关心的话题,比如就业;
二、对方的软肋,比如希拉里的邮件门、特朗普的纳税问题;
三、美国国家安全和地位,比如“伊斯兰国”、普京、伊朗还有咱们中国等等。
具体说了啥?
具体说的东西很多,有给选民的承诺,有自我的辩护,更有对国家安全地位的发言和看法。
但这些东西,国际君负责任地告诉你,不能当真啊!
这些美国政客在说话时都是利益为主,而现在当上总统就是第一要务。历史雄辩地证明,他们现在说的和将来做的多半不是一回事儿,甚至还会打自己脸!
如果他们说的东西可信度不那么大,这场辩论我们还看个啥?
当然有的看。
首先,自然是辩论的输赢,因为理论上这关系影响到谁占上风,谁更有可能赢得总统宝座。
辩论结束不久,各大媒介平台的统计结果就来了。
先看推特的投票:
《时代》(《Time》)杂志的投票:
华盛顿时报的投票:
好像都是特朗普赢了,然而,西方主流媒体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CNN说:
于是……发现了吧,没有统一的口径啊!这根本看不出来谁赢谁输啊!
吃瓜群众也是呆住,我该信谁?
国际君又一次负责任地表态,不用信,因为这些西方媒体也是站队的。
这些辩论结果的展示,本身也是美国总统选举博弈的一部分。各家媒体、各个媒体类型(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间的竞争也已捆绑上了候选人的竞争。
那么到底谁赢了?
你愿意信哪个就信哪个,开心就好。反正国际君就是看看,哪个都不信。
其实,今天大家最享受的主要不就是个过程的热闹嘛?
如果说得严肃一些,就是主要加深了对候选人的感性认知。
不要小看这个过程,其实两边候选人对此也心知肚明:要借此稳固已有的形象和选民,也要笼络那20%的中间选民。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如果今天辩论是一场考试,那么两位的考试表现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希拉里发挥步步为营,而特朗普“看上去”像是在“裸考”。
这就是他们展示给受众的感觉。
其实,双方都为辩论做了充足的准备,甚至还有调整:特朗普没有在现场发飙,希拉里也撑到了最后没有露出明显的疲态或病态。
毕竟这才是第一场,好戏才刚刚开始,真正的交锋还在后面。
全文划重点:
“犹豫不决”的选民比例很高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
双方谈及的话题很广泛,但个中内容且听且看;
第一场策略,双方均以稳固自身阵营、调整方向为主;
接下来的辩论,“秀”和交锋的程度可能更激烈。
10月10号,下一场秀就开始了,
你觉得今天的这场谁演得比较好呢?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