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要挟中国的“新筹码”

其实他们并不确定: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就一定能改变欧洲钢铁业的困境。然而,总要有只“替罪羊”
欧洲要挟中国的“新筹码”

一家中国企业钢铁产品通过德国质量标准认证,正式进军欧盟市场。新华社

 

其实他们并不确定: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就一定能改变欧洲钢铁业的困境。然而,总要有只“替罪羊”

 

很难预料到,钢铁在今年竟成为中欧关系焦点,甚至成为引燃双方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上龃龉的导火索。

中国欧盟商会会长伍德克在2月到访布鲁塞尔时,曾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完全没想到,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讨论竟然遭到欧洲如此强烈的反弹。他在欧洲议会听到的报告常常提到一个令人咋舌的数据:如果欧盟年底如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将损失350万个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包括钢铁在内的传统工业。

虽然事实证明这一数据来自倾向性非常明显的游说团体,为了制造效果,不惜歪曲事实,但“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导致欧盟失业人数大幅增加”这一逻辑链在市场上找到了卖点。

来自匈牙利的一名议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游说力量实在“很强大”。

而如今,这场风波似乎仍在蔓延。

总要有只“替罪羊”

从年初起,欧洲议会有关议员便频频举行反对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议,向所有议员推送相关主张。议会里涉及经贸的相关委员会也屡屡发难,发表立场报告抨击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游说团体中的一个主要组织AEGIS Europe,声称集中了欧洲30个关键领域,反对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AEGIS最“声势浩大”的一次活动,是2月15日参与组织了5000多名钢铁从业人员绕行欧盟总部大楼,进行游行示威。

虽然《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见证过欧盟总部形形色色各种规模的游行,但这次确实可用“草草收场”形容:组织者只完成既定目标的一半:原定4小时的游行2小时后偃旗息鼓,游行路线也大大缩短,不到一半。示威者甚至不忌惮地告诉记者,其实他们并不确定: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就一定能改变欧洲钢铁业的困境。

然而,总要有只“替罪羊”。

欧盟官员已数次公开指责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是欧洲钢铁业遭遇困境的原因。最近一次发生在4月18日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高级别研讨会”,比利时政府邀请了中国与经合组织钢铁委员会成员共同参加。会后的记者会上,欧盟贸易委员马尔姆斯特伦仍然坚持中国是“罪魁祸首”的论调,她说,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国钢铁产能过剩,出口增加,价格被压低,导致欧盟面临前所未有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扭曲了全球市场。

钢铁产能过剩是个全球现象,来自美国、墨西哥等的代表也“大倒苦水”,本国钢铁业正处“寒冬”。欧盟持有的数据和论调是,钢铁工业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为约33万人提供就业,近年欧洲钢铁价格下跌40%,原因是进口钢铁大量增加,以去年为例,欧盟钢铁进口增加了25%。欧盟曾表示,就业是评估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后果的一个重要参数。

实际上,从2001年中国“入世”至今,欧盟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状态”的认定使中国钢铁产品成为欧盟贸易保护工具的受害者。“非市场经济地位”意味着,欧盟可以采取参考“替代国”价格,对中国价廉质优的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以保护本成员国钢铁业。几十年来,欧盟运用“非市场经济”贸易救济工具,对中国发起了众多反倾销调查。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欧盟对中国产品发起了87起反倾销调查。截至2015年12月31日,欧盟对中国产品仍在继续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有52个,另有7个原审调查案件正处于调查程序过程中。

钢铁产品是欧盟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灾区”,以过去两年为例,从2014年以来,欧盟针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共计15起,其中钢铁类产品8起,超过半数。

欧盟深知钢铁业问题出在自身

对欧洲钢铁业来说,中国获欧盟“市场经济地位”后最严峻的冲击在于贸易救济措施无法施用,导致中国进口钢铁产品更具价格优势。他们认为这将危及欧洲钢铁工人就业,甚至把2016年看作“生死之年”。

为什么欧洲钢铁业有如此大的反应?

相比纺织等其他传统行业,欧洲钢铁业自身竞争力不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欧洲劳动力成本高,能源价格高,使得欧洲钢铁产品在价格上并没有优势,低端产品需要进口,这为其他国家钢铁产品提供了发展空间。但欧洲钢铁业在高端产品仍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这也促使欧洲成为高端钢铁产品出口大户,中国每年就需要从欧洲进口大量高端钢铁产品。

欧洲各成员国经济形势不同,钢铁业发展状况有异。总体来说,南欧在传统行业上由于自身竞争力较弱,更加担忧外来冲击,因此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问题更加敏感。

欧洲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单位,欧洲钢铁业整体也在过渡、转型和升级之中,但欧洲钢铁业的转型发展并没有那么成功,这使欧洲钢铁业“尴尬”而“失落”,惧怕外来竞争,贸易保护意识更趋加强。

另一个重要背景是欧洲自身需求不振。

虽然欧洲经济目前处在缓慢复苏阶段,但失业率仍高达两位数,通胀率徘徊在零值左右,GDP增长率低于2%,更大的背景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形势并不容乐观。

中国官员把钢铁比作工业的粮食,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吃粮的一方“得病了”,“胃口不好了”,显得“粮食过剩”。全球需求萎缩和经济下行才是目前钢铁和其他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

欧盟本身其实相当知晓欧洲钢铁业自身弊病和全球性产能过剩问题。欧盟在官方文件中很中肯地提到,欧洲钢铁业的长期发展还是需要着眼于自身的创新发展,提高全球竞争力。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迫于短期利益和压力,欧盟不惜采取一些短视措施,比如3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保持欧洲钢铁产业可持续就业和增长》政策文件,提出欧盟将在已对进口钢铁产品采取37项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和优先进口监管措施。

从这个角度看,欧盟的政策决定变得难以预测。

谁在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到今年年底,欧盟到时会遵守WTO规则,如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吗?

目前欧盟方面有多重声音。欧洲议会一些议员认为,当前关于钢铁行业的就业问题正处在风口浪尖,欧盟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无条件”地自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全球经济和政策研究专家则指出,基于中欧经贸重要性及中国在市场经济改革方面的努力,欧盟应当尽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从欧盟角度来看,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所带来的长远好处比短期损失更有价值。”咨询公司“差异团体”创始人丹·施泰因博克在欧盟观察家网站刊文表示。

施泰因博克也是美国智库印中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和新加坡欧盟中心的访问学者。他表示,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还将促进中欧关系长期良性发展,有利于欧洲吸引中国资本投资,同时中国经济创新转型也将为欧洲企业创造机遇。

施泰因博克在这篇文章中说,中国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出口,而是基于消费和服务的增长。欧洲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团体通常来自南欧遭遇困境的传统行业如钢铁、陶瓷和纺织业,而大多数更具竞争力的欧洲国家包括英国、荷兰和北欧各国,则支持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有专家和官员认为,欧盟应该认可中国在经济改革方面作出的努力。中国已大幅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影响,相反,一些观察者认为在几个欧盟经济体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则在增强。比如一个评估公共部门规模的办法是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这个角度看,欧元区平均占比50%,高于美国和中国的水平。

欧盟“因噎废食”遭质疑

中国在金融危机后选择市场驱动的结构性改革,而美国、欧洲和日本却还在徘徊。中国的竞争力现在不只是“低价”,还有“创新”。尽管中国人口众多,但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超过欧盟。

可预见的是,欧美等国未来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决定不会仅仅是经济决定,更多的是政治考量。

有专家认为,欧洲钢铁业要振兴,更需要的是自我发展与改革,而不是挥舞贸易保护的巨棒,否则只会是“双输”的局面。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80多个经济体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欧盟最大市场之一,专家认为欧盟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上的决定将影响未来几年的欧中关系。

西方学者同时也在质疑钢铁行业对整体中欧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总的来说,钢铁经贸情况只是两者的巨额贸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欧盟是否要因为钢铁业困境而“因噎废食”也成为普遍讨论的话题。

摆在欧盟面前的有三种选择:一保持现状,不予承认;二如期无条件承认;三在有附件条款情况下,有条件承认。

如果欧盟不承认呢?据说欧盟曾就这一问题请WTO法律事务专家进行咨询,法律专家提示,这一做法的法律代价畸高。专家表示,中国也有权利在WTO提出诉讼,在WTO这个框架下解决这一问题。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欧洲 中国 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