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翰笙共为您搜索到2篇文章
潘维:把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与学术生涯完美结合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笔者带着学生去看他。当时有电视台记者在场,请他说几句祝福北大的话。当时先师已过百岁,两眼完全看不见了,精力也很不济,谈话很难持续两分钟以上。但在那天,他好像头脑异常清楚,掰着手指头说:“我给北大老师讲三句话:第一,要好好帮助年轻学生;第二,不要当官;第三,要多写书。”电视台记者坚持要他给北大说句祝福的话。老先生居然出口成章:“祝北大今后办得像老北大一样好”,狠幽了北大一默。记者和家人都不干了,就教他说:你说“祝北大今后越办越好”。老先生连说三遍,次次都与原先说的一样,不肯照别人吩咐的说。他认定北大今不如昔,绝不改口。他自己眼镜都要旁人帮他戴,脑子也不走了,可就这些话,他一直放在心里,直到生命的尽头。这就是陈翰笙!“老兵不死,只会逐渐凋零。”
学术生涯与地下工作完美结合——忆先师陈翰笙
陈翰笙属于学生,他热爱学生,百岁之后甚至还“哀求”北大校方送学生给他。在他那已凝固的大脑里,最后的一缕余光是青年,是学生。我们在北大图书馆219室开设“陈翰笙纪念研究中心”,那里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学生经过。希望他们在中心门前的铜牌前停一停脚,像我当年那样,问一声“谁是陈翰笙?”进来在他的书桌前坐一坐吧,那里有翰老的铜像和遗墨与北大学子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