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工厂》中的现实与未来看美国2020大选
宁要本土主义的草也不要全球主义的苗。一双鞋如果是外国生产的只要20美元,但是美国生产的鞋要40美元。宁可用关税把20美元的鞋挡在外面,也要让大家买40美元的鞋。因为这20美元的鞋,挣得钱全被资本家和外国人拿走了,本国人一毛钱都拿不到。加了关税,哪怕40美元,至少肉还烂在锅里。那些低效率的本土工人还能分到点渣渣。无论奥巴马时代的TPP还是现在的关税战,本质思路都是这个思路。
一个优秀团队改变了一个百年老厂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武契奇时指出:“双方要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两国合作深入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一面旗帜。河钢塞钢管理团队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的典范,他们在这面旗帜上有力地刻下牢记使命、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刻下拼搏竞进、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刻下服务大局、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他们背靠着日益强大的祖国,建设着“远方的家”,延续着“中塞一家亲”,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必将激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书写更多的中国故事。
减少重大工业事故的关键是预防及严格执行制度
每次国内重大工业事故发生后,一查到底、严格问责、法律惩罚是必要的,但事后无论怎样一查到底,问责惩罚,灾难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生命瞬间失去无法挽回。减少这类工业灾难事故更重要的是事先防范,望所有高危行业企业不要心存侥幸、散漫违规、不记教训、血腥轮回,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各种技术规范,加强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印度为什么不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印度占这亚洲最肥沃的土地,最适宜作物生长的气候,一年三熟的水稻,却还不能摆脱饥饿。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印度非政府组织最新调查报告,印度有21%的人口,超过二亿三千万人处于营养不足状态,占全球饥饿人口27%,高居世界之首。连养活自己的人民都做不到,就不要谈什么“世界工厂”了。
谁说工人不能自己管理工厂?
我们一年来推广“两参一改”的主要做法,就是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采取平时分散,蹲点跑面,战时集中,突破关键,每人各有一块田,掌握运动抓重点,集合抓住三结合,总结经验突关键,抓住两头带中间,发现经验现场传的统一领导的方法,就是分工负责,分片包干互相结合的领导方法。一年来我们推行的结果,也证明了“两参一改”的经验,是党在企业中加强绝对领导,依靠群众,用走群众路线的方法,管理企业,办好企业的有效措施和最可靠的保证。
有些人注定不被遗忘——《工厂女孩》、《工厂男孩》读后感
在如今去政治化盛行的年代,作为社会底层普通打工者,不仅在生活上被社会忽略甚至鄙夷,而且在文艺上也鲜有他们的声音。在资本主导的年代,文艺往往是为金钱服务的,而反映底层生活、反思社会分化的文艺必然会被金钱抛弃到一边。但是,面向底层的文艺,往往因为充分展现社会的面貌而具有感染力,与之对比的,是充斥日常生活,被称为“垃圾”而饱受大众鄙夷的作品。
应试逆袭的高考工厂及社会的逆选择
中国的应试教育饱受诟病,但在中国教育上,我们对应试能力应当看作是一种素质,但确实中国存在大量的高考工厂,这些高考工厂的存在,对人才素质的培养的有损伤的。但对高考工厂也要全方位的看待,它所带来的问题关键是教育部门的僵死一刀切,中国需要有素质教育天才教育的体系,也需要有高考工厂的普及教育和意志力培养的部分,高考工厂扼杀创造力的同时也培养意志力。
那座工厂那座城:一个悲伤的“去产能”真实图景
“产能过剩”“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这些听上去飘在云端的大而空的词,只有降落到凡间,发生在身边,关切到亲朋好友,方能有意义。去产能的背后是一座又一座工厂,一片又一片以工厂为中心汇集而成的城区,以及千家万户留下或者外迁的抉择。
阿根廷“没有老板的工厂”:从经济衰落中崛起
在2001年阿根廷遭遇金融危机时,无数的民众——尤其是那些来自工人阶级的人都丢掉了工作。但是在该国南部的巴塔哥尼亚(Patagonia),一家工厂却从最初的地区闻名,变为了如今的享誉国际,而这都要得益于工厂的工人们拒绝失去他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