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球反思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制度性障碍
可悲的是足球、篮球没有“东试一下、西试一下”,直接选择了西方的“价值取向”,按照新自由主义的顶层设计,资本化、私有化、市场化、产业化改革已经过去了多年,重金聘请过无数世界级教练,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拿中国人民的血汗引进无数外援,挤占中国人本来就不足的运动空间,结果却是中国足球每况愈下,伤害无数中国人民的热情和精神健康,今年甚至连战火纷飞、连块宁静的足球场都找不到的叙利亚队都踢不过,更别提推动、提升全面健身事业了。
黎阳:瞎指挥错,罢赛更错,支持罢赛大错特错
罢赛与支持罢赛涉及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一个组织究竟要不要纪律?纪律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下级和个人是不是有权在自己认为上级错误时抗命?
李晟:国乒真的是“岳家军”吗?
体育体制的改革似乎一定程度上陷入为否定过去而进行改革的迷思,不假思索的接受了立足于另一套话语体系对中国体育体制的批判,因而急切的希望以激进改革为自己正名。当面对另一套话语体系失去了对中国体育体制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时,我们也就很难期待实施着这条改革路线的体育管理部门能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让体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中国力量”。
梁孝:从乒乓球罢赛事件,看如何民主、科学地决策
把权力关入制度的笼子!就是要坚持人民民主,在制度的框架内,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就是要各级部门保持人民民主的政权的本质,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成为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官老爷”,彻底铲除“官本位”的基础。就此来看,队员们就自己的错误道歉了。那么,制定出这样引起极大争议政策的相关部门呢?是不是应该反思、自我批评、改正自己决策中的问题呢?是不是应该改变决策方式呢?是否也要给全国老百姓一个交代呢?
他们为何落泪又为何道歉?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当前中国体育界和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是自信、霸气和血性,当运动员发出“这一刻我们无心恋战……只因想念您,刘国梁!”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知道,真正英雄的心底也有一块柔弱的温情,那既是肝胆相照的兄弟情谊,也是当今中国所需要的英雄情怀。
国乒风波背后暴露的问题最需要深思
体育竞赛,成绩是最有说服力的,国乒的成绩让国乒的管理和训练体制成为很多国家学习的对象。现在不是乒球专业的人来领导乒羽中心,就拿起了改革的手术刀,一动就是大手术,意欲何为?因此,这次对国乒的改革,让人们不禁想起铁道部的改革和盐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