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共为您搜索到8篇文章
  • 甘阳:中国教育的“钱学森之问”

    甘阳:中国教育的“钱学森之问”

    其实“钱学森之问”的直接答案非常简单:现在越来越少的人想做科学家了,或者反过来说,越来越多聪明的小孩不想做科学家!很多学生和家长会认为成为科学家的道路风险系数太大,成本太大,不划算。我们大学现在面临的实际情况是:虽然没有一个大学校长和教授愿意承认大学就是职业培训所,但实际上,我们的大学差不多95%是职业培训所的功能,不是梅贻琦校长所谓“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高等教育圣殿。我以为,这是我们实际非常忽视道德成长和道德教育的直接后果,导致学生缺乏较高的理想和追求。

  • 美国英才教育如何碾压中国数学教育

    美国英才教育如何碾压中国数学教育

    美国的英才教育是有他们先进性的,我们不能对我们数学教育的成绩盲目自大。中国的数学教育好不好,不能仅仅看中小学初等数学的普及教育,不能仅仅看数学的运算能力不看理解和解决问题形而上的能力,英才尖端必须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美国近现代的英才辈出,与他们的教育体系相关;我们的工程师队伍庞大和对中国崛起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在我们工业化完成要转型升级的今天,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我们的教育体系就要做相应的改革,对高等数学的教育,尤其是面向顶尖人才的高等数学教育,需要适时调整了。

  • 郭松民:很有意思的两则新闻

    郭松民:很有意思的两则新闻

    女性的婚嫁价值观,往往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风向标。五十年代嫁战斗英雄,六十年代嫁劳动模范,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嫁知识分子……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风气,但价值观是共同的,即素质、品质是女性婚嫁的首要考虑,也是当时社会青年人的主要追求。今天,只剩下钱。

  • 西方和中国,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仇恨教育?

    西方和中国,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仇恨教育?

    西方和中国,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仇恨教育?似乎很难用实证的方法做出确切证明,但是我们可以像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一样去观察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及现实表现来判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仇恨教育。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几乎少有对外殖民掠夺,就是今天已经强大的中国依然秉承“和为贵”的思想制定了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与此相反的西方国家一走上近代工业化道路就开始对外进行殖民掠夺,西方国家发展的的这五百年不正是对广大亚非拉国家残酷剥削和掠夺的基础上的吗?

  • 平子:尊重孩子的生命,第一讲家长要信任中国教育

    平子:尊重孩子的生命,第一讲家长要信任中国教育

    现在多数家长,不珍惜中国孩子高考的平等机会,反而痛恨自己手中的“教育福利”,因为孩子学习辛苦,竞争激烈,就把怒火对准教育部,没有用处。对学校老师的信任,对中国教育水平的信任,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基础,失去了这个信任,先天再聪明的孩子也不会产生学习动力。论据很简单:与学校和老师“对着干”的学生,有哪个是上课认真听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