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象:如果秋菊成为新工人......
我想,秋菊如果生活在今日,多半也失学了,做了农民工(新工人)。跟村里的年轻劳力结伴上路,进了富士康或者别的“法治城”企业谋生。她会同意斯特的这一结论吗?我想会的。创造源于劳动,而劳动需要团结合作与知识分享,历来如此。而“法治城”的居民,那些上了户口的,之所以感到迷惘,无力,不敢起来反抗资本、市场与权势的压榨,是因为信了大城宣扬的“经济理性”,失了团结的意愿同能力。讨说法呢,对于好不容易才当上房奴或正在朝房奴努力的新秋菊来说,代价太大了。故而当农民工关掉机器,走出厂房高唱国歌的时候,一开始,新秋菊们还在一旁指指点点;时间久了,也就淡漠了。
农产品加工产业应放在乡村——纠正某专家谬论
一个村子实际上就是一个中等型的共同体,应该具备生产、生活的自主性完整体系,自主性全链式结构是共同体存在的基本前提。外来型的专业化分工、外来型的社会化服务是对共同体的人为拆分,是非常有害的,我们不是不要外来型的专业化分工、外来型的社会化服务,而是必须要讲究一个度,过度了,就是有害了,就是一种故意破坏了。
完善农村空间资源定价制度,防止乡村“隐性剥夺”
随着农村三产深度融合的持续推进,农村空间资源的价值将越发显化。建立和完善农村空间定价制度,让农村空间的权利主体归位,以合适的方式和比例获得空间资源三产化的增值收益,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观电视专题片《不忘初心·南街村》有感
在电视片《不忘初心·南街村》里,我发现南街村的领头雁——王宏斌书记经过几十年的风雨侵蚀,世事纷扰,已头发花白,面容苍老,但精神矍铄,仍然散发出强大的气场和迷人的魅力。他发自肺腑、侃侃而谈的箴言妙论,给人以启迪,以思考,以奋进,这是一个民族强大精神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赵月枝:希望有足够操作空间让乡村因地制宜
农民是弱势群体,如何通过立法保证农民的主体性与权益,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中央一再强调振兴乡村的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我在调研中发现,即使在浙江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如何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壮大新形式的集体经济,也是一个挑战。
选拔培养一批带头人,走集体经济共同富裕之路
社会主义理想十分美好,但人民群众不会自动走上社会主义光明大道的,需要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需要共产党员率先引路示范,因此乡村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乡村的盛衰。如今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急需选拔培养一批精通党务、村会的带头人,有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担任村支书、村主任的职务,乡村振兴才会顺利上路,乡村振兴才会大见成效。
韩东屏:论梁家河的大学问
面对中国年青一代的情况,中国政府有必要再来一场上山下乡运动。组织高中毕业生,大学生到农村去参加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弄明白粮食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知道一点农业知识。非常有必要。必须是强制性的,没有选择的。任何一个高中毕业的公民,都必须参加两年有组织的农业生产劳动。就像有些国家有强制服兵役的制度那样。中国应该有一个强制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的制度。
毛泽东早期农村调查的历史社会学考察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毛泽东的农村调查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着深刻而重要的历史意涵:它既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阐释当时乡村社会危机成因的重要工具,也是实现大众动员的权力技术,更是革命政党以马列主义普遍原则改造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中介机制。既往关于毛泽东农村调查的研究或者只将其作为材料而忽略其背后的产生过程,或者受限于传统“路线斗争”的叙事模式而忽略其实质意义。本文以毛泽东从大革命时期到苏区时期从事的主要农村调查实践与文本为核心考察对象,综合运用档案文件、回忆录、年谱、地方史志等多种材料,在社会思潮史、地域社会史等多重视角下,将毛泽东农村调查思想及其实践理解为一种在革命实践中产生的重要政治传统,重新梳理其发生学过程,归纳其实践特征与运行逻辑。
谁的农村谁的教: 基督教何以席卷中国农村?
D村的邪教组织除宣扬反动思想,也有发展教徒的任务,发展到一定教徒后有回扣,初始信邪教者还会得点化妆品。有些人因此没日没夜地传教,被他们鼓动的人不顾农业生产,平时到处流窜,长期不回家,带来的是家庭破裂、妻离子散。如果真信上邪教,陷进去很难出来,只有被打击的命运。
郝贵生:知青上山下乡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
某些否定上山下乡者批判毛泽东的观点是“悖论”,指责农民因从事简单劳动没有文化因而不配做知识青年的“教师”。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就是其站在反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鼓吹英雄史观的立场上、站在工人、农民对立的立场上,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认识农民的本质,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枝节,不看实质。
王立胜:改革开放40年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到,“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为我们接下来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现如今,改革开放进入新征程,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分析发展形势,总结提炼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就一定能够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央视直播南街村:昔日“难街村”变身乡村都市
改革开放40年,南街村有很大的变化,不只是发展经济,还有传承文化。可以说南街村整个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精神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南街村坚持的“傻子”精神。
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必须坚持一靠集体所有制,二靠乡村自治的原则。只有依靠集体所有制,才能确保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充分体现乡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只有依靠乡村自治,才能体现乡村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灿烂明珠——南街村见闻录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南街探索出“外圆内方”的治村方略,“外圆”,就是指对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银行贷款借鸡生蛋,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合资办企业,遵循市场法则开展市场竞争,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开放搞活,发展经济。“内方”,就是指对内坚守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虽然南街村于2004年实施了股份制改革,但集体经济性质没有变,除中外合资企业外,一切生产资料和集体积累都属于全体村民共同所有,一切劳动果实实行统一支配村民共享,计划生产、协调发展,增加积累、保障供给,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蒲韩二十载:在农村做合作社最难的是什么?
其实在农村做啥事都不难,回头看20年,我们觉着做每一件事都不难。难的是,在做事中间,怎么转变人的观念,怎么样让人的观念回归到本质上。我们相信人性本善,但我们又觉着人都在做着。上午古老师说自私,不是简单的自私,我们是在作恶。农村也不例外,把孩子生下来,你出去赚钱,你是在赚钱养孩子吗?不是在作恶吗?生而不养。把老人抛在家里,老人越老需要的越少,就是吃饭穿衣,看对待老人的状况不就是恶吗?